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袁跃龙:爱“心”医生

发布时间:2018-09-0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他从小立志学医,高考志愿清一色的医学院校,并如愿考进重庆医科大学。工作19年来,他主攻心内科,取得了全国“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资格证等,给近5000名心脏病患者带去福音,手术零差错。他勇立医学潮头,在西南首届“心青年心知识争霸赛”中夺得“最佳个人”一等奖。

他就是“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优秀医师、永川区“十佳榜样青年”、百优基层干部,永川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袁跃龙。

微创介入,让88岁复杂心脏病人恢复健康

“老人家,您老伴呢?”今年3月的一天,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袁跃龙查房,只见到家属凌老太。

“他可能找朋友聊天去了,刚才护士来量血压,我出去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估计耍够了才会回来哟。”凌老太笑答。术后才3天,88岁高龄孔大爷身体恢复令医生欣慰。

两年前,孔大爷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到该院就医,诊断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达90%,左前降支狭窄近90%,右冠状动脉狭窄70%-80%,回旋支堵塞100%。病情严重,一旦左冠状动脉主干血管堵塞,病人将突发心肌梗死。袁跃龙建议转院做开胸搭桥术。2016年10月,患者去重庆只做了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病情有了缓解。

袁跃龙一直跟踪随访孔大爷,发现他精神状态不错。去年10月,孔大爷病发到区人民医院就医。袁跃龙决定对其存在的两处病患分期实施心脏微创介入术,当即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做好随访。今年3月,病人病发入院。袁跃龙主刀完成了这例超高龄、左冠状动脉主干线性狭窄的支架植入手术。如今,孔大爷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10余年来,袁跃龙先后开展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阵发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开展急诊冠脉造影和支架手术,极大地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他创造了一次次医学奇迹,多次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多次将医学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近5000例零差错手术,被誉为“渝西微创”第一人。

汇智聚力,让贫困残疾患者感受大爱

近年来,大安街道荷花村残疾人冯应辉身体越来越弱,心脏病常犯却无钱医治。最近一次犯病,55岁的冯应辉躺床上4天没吃饭,头昏、胸闷、呼吸困难。之后心律失常,脉搏高达240次/分,村干部和邻居紧急帮忙送医。

“就让他走在我们前面吧,否则他这种吃饭要人喂、大小便要人接的人,谁愿照顾他呀?”冯母想放弃治疗。

病情危重,袁跃龙接收病人后,立即按照“先治疗后收费”原则展开抢救:1小时内5次电复律才将心跳降至持续180次/分,结合药物维持血压。随后调来哥伦布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设备进行检测,找准病兆病因,请重医附二院心内科凌智瑜教授来助阵三维射频消融术;联系医务科、医保科、属地民政办、区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救助病人……病人获救了,没花一分钱,冯母感激不已。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复杂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又开渝西地区先河。

从医19年来,袁跃龙献血16次共4000毫升,无数次向患者捐款、发动团队捐款,百余次拒收红包、礼金并全数交至患者住院账号,赢得百姓爱戴,收到锦旗20余面……

关爱入“心”,为病人点燃生命之火

袁跃龙临床主攻心脏疾病;妻子谷伟(疾病控制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则开展心理干预,夫妻俩心心相印比翼齐飞,每年免费进行健康宣讲100余场。讲座中,袁跃龙常和老人们开玩笑:“年轻人是找钱吃饭,老人们是吃饭找钱。”劝慰老人们防控慢性病。他在社区科普大学推出“双心医学”模式,顺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院开展“双心”研究实验,寻求“心脏好、心情也好”的双重疗效。

“带团队、强基层、重普及”。袁跃龙和团队数次到华西医院、重医附属第一医院和重医附属第二医院学习先进技术,每年参加20余次全国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论坛,引领渝西片区竞相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他还是市级心血管相关专委会任职委员,在永川区第一个成功申请“重庆市区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微信群服务毫无保留……

“病人的需要,就是医生的价值。”袁跃龙说,希望“心”花健康怒放,人们生活幸福绵长。

今年8月,袁跃龙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计委联合表彰为“重庆市优秀医师”。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