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医生,麻烦你帮我检查一下。”8月28日,来自武隆区火炉镇的胃病患者李某正在向该区中医院内科主任栾小平讲述病情,像他这样特地前来找栾小平看病的人,挤满了整个门诊室。
栾小平从医26年,精于医术,心系病人,擅长心血管等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先后荣获2012年度武隆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度武隆县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暑期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殊誉。在患者眼中,她是和蔼可亲的救护神;在同事眼中,她是尽职尽责的女强人;在家人眼中,她是热爱工作的大忙人。
武隆首个中医本科生出生
出生于山东省平都市的栾小平,1987年考上了成都中医学院,就读中医专业。对于学医,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枯燥,要背的东西非常多。但每当想到学成后将会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她便暗下决心,一定把中医学好学精。
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1992年,刚毕业的栾小平被分配到武隆中医院内科,是当时武隆首个中医本科生。刚来到中医院,面对角色的转换,要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中,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栾小平无疑是一个挑战。
“才开始遇到没见过的病情,我就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通过翻阅医书和请教上级医师,综合分析来开展诊治。”从那时起,栾小平便习惯于将遇到的病情的临床表现、体征通过笔记进行记录总结,以便加深印象,下次遇到此种病症,可以快速对症下药。通过反复总结经验,更新知识,刻苦钻研医术的栾小平成长进步很快。
经过多年的努力,栾小平升为内科主任,成了中医院技术精湛的医生,先后担任武隆县第二、三、四、五届学科带头人。
病人康复是最大的心愿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栾小平是越干越爱。很多时候已经查房下班回家,在家中也会时常担心病人,常常整个夜晚做梦都在想着病人的病情,直到第二天一早,在病房看到病人平安无事,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看到病人康复,疼痛得到缓解是我最大的心愿。”对于栾小平来说,每每看到通过她的治疗,病人病情得到缓解,她便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退休教师周老身患肺癌,支气管扩张,每个月都因为咯血需要住院一次。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栾小平向周老推荐了彼时还尚未广泛运用的肺动脉栓塞术。周老听后到重庆大坪医院做了这个手术,一个星期后康复出院,再也没有咯血。老周为栾小平送来感谢匾,“虽然是重庆医生给我做了这个手术,但我最感谢的是栾医生,是她用心、尽心、耐心,才让我知道了还有这项高端先进的技术,治好了我的病痛,非常感谢她。”
用行动诠释传承医德医术
“我们当医生的,夜里也要照顾病人,遇到突发情况更是随叫随到。”为了能够专注从医,全心全意医治病人,结婚多年的栾小平在34岁才生下了女儿,对于家庭,她时常觉得非常亏欠。
2003年,非典突发,形势严峻,栾小平是当时武隆县抗非典专家小组的成员之一,当时她女儿刚满6个月,接到了要去为一个从广州回武隆且已经发烧三天的病人确诊的任务。当时非典来势凶猛,就连医务工作者也极易被传染。栾小平来不及多想,简单收拾行李,对着孩子父亲留话,“孩子就交给你了,我这去执行工作,运气好的话被隔离一个月,运气不好就回不来了。”抱着有可能被牺牲的心态,栾小平毅然奔赴医院。
对于新来的医生,栾小平也非常注重培养,经常用讲座授课、团队探讨、单人辅导的方式让他们快速成长。
医德为品,医术为质。栾小平还时常勉励年轻医生,无论接到什么病人,都要同等对待。
在同事柏世界看来,栾小平一直是他学习的标杆楷模。一次夜里,一个心脏病人半夜12点病情加重,又累又喘,值班医生只能打电话向栾小平询问缓解办法,接到电话,栾小平立马起身,10分钟赶到了医院,为病人进行穴位贴敷、针灸以及按摩,这一场忙活下来,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栾医生本可告诉值班医生治疗方法,但她依旧选择了亲自来治疗病人。”
从医26年,虽然有苦有累,但栾小平从不后悔。在女儿眼中,妈妈十分伟大,受她影响,女儿已经萌生了学医的想法。
(代娟 武隆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