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郭亮:致力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医务工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每天早晨7点半,他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为患者诊疗、巡视病房……这样的工作节奏,他已经坚持了27年。行医27载,他始终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应用针灸、推拿、中药、拔罐以及祖传的郭氏砭木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对筋伤疾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病痛问题。

他,就是渝中区首批医疗卫生类“渝中英才”之一,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一病区主任郭亮。

让中医在海外发扬光大

1970年出生在中医世家的郭亮,从小便跟着父亲、全国名中医郭剑华寻医问诊,耳濡目染。16岁时,郭亮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着打帮手,偶尔也尝试独自为邻居进行推拿按摩。高中毕业后,郭亮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进行中医学系统学习。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后,他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对郭氏祖传中医疗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积极参加父亲主研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

1998年,郭剑华应邀到南非工作并创建了“南非中医诊疗院”,为众多当地患者诊疗,努力把中医药推广到南部非洲。2000年,郭亮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南非,凭借深厚的医学功底,成功考取了南非共和国执业中医师、针灸医师执照,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南非卫生部中医、针灸医师临床中医特色学习班讲师,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不仅如此,在南非开展诊疗工作期间,郭亮还撰写了大量中医科普文章,并在当地华文报及南非本土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进行发表,让更多当地患者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纳中医。

“当时,有不少当地人对中医认识不足,我一直努力让中医在当地得到更多认可。”回忆起这段经历,郭亮感慨万千。“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当地患者开始信任中医,并愿意在就医时选择中医。”

努力提高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

2007年,郭亮回到国内,投入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在不断提升自身医术水平的同时,倾心为前来就诊患者服务,诊疗效果获得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

在医院筋伤一病区,每天都有超过百名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大多数都是冲着“全国最大的中医筋伤治疗中心”这一名号前来的,不少人更是冲着郭氏中医第七代传人郭亮而来。由于工作日的每天下午要完成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书写工作,每天的诊治工作基本都在上午进行。郭亮需要在这半天时间里诊疗至少60名患者,高强度的工作甚至让他忙得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虽然每天都忙得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但只要能帮助患者解决病痛问题,再忙再累也值得。”郭亮说。

201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核批准,郭亮成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人”。期间,他总结完成了“国家级名中医郭剑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课题,并在《中国中医急症》《中国药业》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中药产业重构提升行动课题“膝舒胶囊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和《国家新药专项“重庆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课题“腰舒胶囊药学研究”》等数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5年,他主研的项目《颈性眩晕中医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推广研究》又获得了市卫计委科技进步奖。

在郭剑华治疗筋伤疾病临床经验基础上,郭亮和科室同仁还创新制定了《筋伤疾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使药占比例下降为4.5%,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负担,为中医综合治疗筋伤疾病在全国乃至国外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谈及所取得的成就,郭亮显得格外淡然,“我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医生,而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职责。”

积极参加医疗科普义诊帮扶活动

长期以来,郭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深入城口、奉节、綦江等多个区县,参加各类医疗科普讲座、义诊、帮扶、带教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为促进当地医疗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2012年开始,来自云南、贵州、新疆、西藏及重庆市多个区县医疗单位的20余位医生先后来到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一病区进修,郭亮则成为了他们的带教导师。在带教过程中,郭亮认真负责,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帮助大家扎实掌握筋伤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去年6月,市人力社保局组织了工业、农业、旅游、文化、规划、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26名专家,走进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奉节县,开展“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之三峡库区脱贫攻坚专家服务活动”,郭亮也参加了此次活动。3天时间里,郭亮深入基层医院传授医术,与医生们一起查房,对疑难病进行会诊,同时对全县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开展了专题学术讲座,把新的中医技术和理念带到了基层。

不仅如此,郭亮还带领团队多次在辖区开展义诊、科普讲座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送爱心、送服务、送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刘侃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