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谢显明:执着打造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科技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8-08-1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谢显明,现年53岁,1988年7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分配来綦江县水利局工作,2002年调綦江县国土房管局从事地质环境工作,现为綦江区地质公园管理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民盟盟员、政协綦江区第二届委员、綦江区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綦江区建设工程安全专家、重庆市第六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綦江区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谢显明是綦江众多科技人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之所以成綦江区的名人,是因为其以技术总负责身份带队花去九年时间成功设计建成了重庆綦江国家地质科普公园,并于今年4月正式开园对外开放。该公园由古剑山、老瀛山、翠屏山三个景区组成,总面积98.9平方公里,是重庆首个以古生物化石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在公园里,大家可以“穿越侏罗纪、重返白垩纪”,“赏丹霞神韵、寻文脉传承”,“享登山乐趣,品民俗风情”;如今这个集科考、科普、研学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地质科普公园,已经陆续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和全国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在公园的设计建设过程中,谢显明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全力投入到公园的保护性建设之中,他和他的团队克服公园建设自然环境复杂、地质资源保护难度大,建设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用开发再现地质遗迹原貌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公园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完成了政府与广大群众交给的地质公园开发建设任务,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

发挥专业优势,担负科普公园打造技术工作。2009年,经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谢显明受命担任公园建设项目负责人,从此开启了他长达9年时间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打造工作。刚接到工作任务时,公园内除了木化石、恐龙足迹、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没有博物馆、未建设科考步道、没有科普解说牌和地质公园主副碑等必备设施,也没有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更没有专项建设资金。面对建设科普公园的重重困难,谢显明没有退缩,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全身心投入到了公园的设计建设之中。一是调查制定建设方案。为搞清公园地质资源情况。他带领刚组建的地质公园管理处一班人,多次深入到“古剑山、老瀛山、翠屏山”等拟建公园的遗迹地,摸清掌握了当地的地质自然资源状况,亲自草拟了綦江地质公园保护建设方案,详细陈述了公园的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意见等,提交给了各级领导决策;二是外出学习取经。他先后到云南禄丰恐龙谷、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地考察学习,获取了公园建设管理的相关经验;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召开相关会议通报建设綦江地质公园打算和方案,让区内干部职工了解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还利用区市级媒体广泛宣传建设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届理解和支持地质公园建设;四是积极争取建设资金。面对公园建设的资金困难,在区国土房管局和区领导的支持下,先后争取了上级各类补助资金6705万元,有力地保障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景区和翠屏山景区成功建成开园。

挖掘公园地质内涵,丰富公园科普内容。为了充分展示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和文化内涵,谢显明组建了专门的科研团队,并多次带领团队的专家学者深入景区调查,开展科研。从恐龙足迹的形成与科学价值研究、木化石的形成及意义研究、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研究,到莲花保寨的建设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他都逐一撰写研究提纲,并严格审稿把关。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先后有15篇高质量的论文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公开出版了《带你游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含幼儿版和青少年版)、《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科学导游指南》等三本科普读物,其中《带你游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幼儿版和青少年版)荣获国土自然资源部2018年优秀科普图书。这些论文与科普读物,展示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丰富了公园文化旅游元素,为地质公园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谢显明亲手撰写了地质公园的讲解词并培训讲解员。2018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旅游地学联盟秘书长许涛博士到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说这是重庆最有内涵、最有科普价值的地质公园。

专心至致勤实践,科普工作显成效。谢显明先后在綦江水利和国土部门工作,一直专心至致投入到綦江的科普实践之中,科普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日益提升。一是在地质科普宣传上,他亲自编写教材,培训群测群防人员达5000余人次,开展应急调查300余次,成功防范地质灾害50余处;二是在科普调研上成效突出。他主持并完成了盖石古滑坡初步研究、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科普读物编印等科研项目,其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如撰写的《重庆地质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荣获重庆市2015年度科普工作理论研讨会征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重庆红层找水打井工程后期管护初探》,《地质公园“三头”建设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论文分别荣获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学会2015年度和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

熊亚中  綦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