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馆原创科普作品在“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时间:2018-08-13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截至8月7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承办的“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发布了科普作品评选结果,重庆科技馆原创视频《纸言纸语》获科普微视频三等奖,原创科普展品《看得见的空气》《探秘纳米》入围“国际科普作品展”。

“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是推动科普作品研发和创作的一项国际赛事,面向全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科普机构和个人,围绕发布的科普选题,征集科普作品,包括科普展品、科普微视频、科普图文等3个类别,旨在搭建国内外科普作品交流平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科普资源互惠互享。此次大赛得到了国内外团队个人的广泛关注,共有来自全球的303件科普展品,502件科普微视频,681件科普图文作品参与比赛。经2018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评审委员会郑重评选,最终确定40件科普展品入围“国际科普作品展”,50件科普微视频获奖作品,50件科普图文获奖作品。获奖科普作品将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期间进行集中展示,届时还将评定出科普展品的具体奖项。

此次参赛过程中,重庆科技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参考选题范围,结合实际工作,创作科普作品,共提交科普展品2件、科普微视频1件、科普图文1件。参赛科普作品均由重庆科技馆自主研发和原创制作。其中,获奖展品《看得见的空气》,利用纹影技术和凹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观察空气的冷热流动或空气扰动,达到让公众看见空气流动的目的。展品《探秘纳米》,通过互动装置体验、多媒体、图文等形式,围绕“纳米有多小?”“纳米这么小,我们怎么看到?”“纳米技术会改变什么?”展开话题,向公众介绍纳米的概念、纳米的测量和加工、纳米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让公众体验纳米世界以及纳米材料的神奇,感受纳米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微视频《纸言纸语》,从“折纸”的视角,采用定格动画的拍摄制作手法,将折纸和手绘相结合进行内容呈现,通过折纸对自己的思考观察,讲述一个关于折纸应用的科学故事,向公众展示折纸对人类生活的启示和贡献。

参与“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积极打造原创科普作品,对于重庆科技馆而言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锻炼专业人才、增进团队协作的同时,不仅是对丰富科普资源,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的积极实践,更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科普内容创新,科普资源共享的积极举措。重庆科技馆将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锐意开拓,勇做创新中国的给力推进者。

(重庆科技馆供稿  作者:任雅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