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在平凡中传递科技的光与热 在教学中播下科普的种子

发布时间:2018-08-03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江北区科普志愿者、江北区建北小学科技辅导员杨兴茂

一个国家的发展,科技创新是原动力。而科普志愿者,就是那个把科技之光的种子种入人们心田的传播者。杨兴茂,江北区建北小学科技辅导员,扎根科普领域,辛勤耕耘,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科普的种子,在平凡工作中传递科技的光与热。

从科技“门外汉”到“课程研发专家”

2011年1月,杨兴茂调入重庆市江北区建北小学担任科技辅导员。他之前从事的是德育教育类工作,科技辅导员,对于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

作为一个科技“门外汉”,他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自己“脱盲”。然而科技涵盖面很广,首先要选择入门的项目。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他选择了航模这个领域。

通过自学,在网上查阅资料,他逐渐入门。但是要想学精学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资料很零碎,必须要大量阅读,然后总结系统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几乎一年半,他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一头扎在专业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看书、上网,找专业人士咨询,不断积累不断摸索。

由于科技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资源稀少,所以想要上好科技课就必须依靠老师自行开发课程。杨兴茂通过自学,开发出了“永不降落的滑翔机”“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久”“吸管飞机的制作”、纸搭的房子能承重吗?”等课程。

但他并不满足,不断地查阅各种资料、努力地学习,希望能为孩子们开发出适合他们且成本不高的科技课程。目前正在开发的课程就有“为纸飞机加上动力还能飞吗?”“机器人为我解决困难”“无线电越野定位的方法与技巧”等,有趣易学,是带领孩子们走进科技的最好的“敲门砖”。

一切为了学生 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2013级学生小华(化名),杨兴茂发现他的头脑灵活,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都非常强,是一个科技方面有着很高天赋的学生,但就是自信心不强,不太爱表达。

于是他专门为小华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法,提升他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帮他建立自信心。一次课上,杨兴茂提问:“影响飞机飞行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其他同学都踊跃举手,但回答都不全面。杨兴茂让小华回答。他却有些胆怯。“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杨兴茂鼓励他。结果小华说出的答案最全面最准确。杨兴茂带领所有同学为他鼓掌。从此后,小华能力越来越强,自信心也越来越足,主动报名参加各项赛事。六年级整个学年他参加了市区级各项赛事8次,全部都获了奖,还荣获了科技创新区长奖提名奖。

杨兴茂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潜心钻研,积极探索,以勇者之志探索教学新路。他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严谨求实,注重授“渔”。他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作为科技辅导员,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根据学生特点先后组建了航空模型遥控组、电脑制作组、3D打印设计组、DI思维拓展组、机器人编程思维训练组等科技活动小组。让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都得以发挥,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后备基础人才做出贡献。他还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现在已是江北区科技教育的骨干力量。

热心科普志愿者活动  发挥光和热

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杨兴茂还积极参与科普志愿者服务,积极报名加入了区科协组织的江北区科普志愿者的行列,用自己的特长为科普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每到“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他都会带着学生到观音桥商圈向市民宣传科普知识,为市民积极宣传科学知识,耐心讲解科学原理。

在区科协、区妇联联合五宝镇政府开展的科普进校园—“启迪童智·科普圆梦”为主题的送关爱、送科技活动中,他以“永不降落的滑翔机”为题,教小朋友制作一个不一样的纸飞机。孩子们现场裁剪、动手制作纸飞机,并借助气流原理,使飞机保持飞翔,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科技实践能力,同时也普及了飞机飞行的科学知识。

在重庆市科协开展的“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活动中,杨兴茂同志愿者一道去开州,为开州天和镇天和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带去“橡筋动力飞机的制作与放飞”的模型飞机制作课程,为山区的小朋友们揭去科学的神秘面纱。孩子们放飞自己制作的模型飞机,感受到科技课的魅力。离别之际,孩子们自发地到校门口为他们送别。

每逢暑假,他都会顶着烈日先后到五里店社区、茅溪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为那里的居民及小朋友们送去温暖。他的课生动有趣,整个课堂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得到了社区居民及小朋友们的欢迎和好评。

作为江北区科技教育的骨干力量,他还无私帮助科技教育力量薄弱的学校。 “当大家的能力都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会更高效。”有学校遇到技术难题,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和好评。2012年重庆市机器人常规赛,江北区计划在智能分拣和机器人升旗两个项目上有所突破,让各校老师设计比赛方案。最后杨兴茂的方案以简单易懂、操作简便入选,4个参加重庆市机器常规赛的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杨兴茂还帮助鲤鱼池小学校训练了将要参加“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航空模型大赛的两个学生,两个学生都获得了一等奖。江北区载英中学参加江北区模型大赛,杨兴茂毫无保留教授学生组装和调试飞机模型的技巧。

作为江北区科协的科普志愿者,他积极参加科普宣传活动,多次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个人荣获江北区首届园丁奖,在普通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切为了学生的收获!”这是杨兴茂的工作信条。

“下一步要开发更多的科技课程,使科普知识更加广泛,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这是杨兴茂给自己未来科普之路所定下的规划。

“一个勤奋的普通人。”这是杨兴茂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这个勤奋的普通人, 不忘初心,通过勤奋地努力不断挑战自我、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平凡工作中传递科技的光与热,播撒科普的种子。

                                                                江麟麟  江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