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是中国科协、国家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十三五”时期联合实施的帮扶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技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
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以下简称:农技协)是科协服务“三农”,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基层科普服务组织,是广大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群众组织。奉节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为引领,把基层农技协作为科技帮扶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履行社会职能,成绩十分突出。
协会围绕脐橙、油橄榄、蚕桑等特色产业为主建立了五大科技帮扶产业基地,总面积8万余亩;开展帮扶产业培训185场次,培训农民20000多人,科普讲座12场次,培训科普骨干1500人;组织了100名科技工作者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帮扶,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农民达35000人次;以基层农技协为平台,打造科普服务阵地,建立科普长效机制,创建了科普惠农服务站15个,科普培训学校8个,科协宣传栏76块,科普图书室21个,科普实训基地15个,面积7500亩;对接帮扶贫困村37个,覆盖5000余个贫困户,协会直接对接帮扶2500个贫困户,实现脱贫2000户。
实践证明,以农技协为主的基层科普服务组织是提高贫困户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实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帮贫的主力军。
农技协是科技帮贫致富的引路人
农技的性质和服务范围决定了在科技帮扶的重要地位,一是涉及产业多。围绕全县“4+3+X”特色产业,涉及种植业(瓜、果、农、林、茶、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养殖业(鸡、鸭、猪、鱼等)、服务业(主要是中介经营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面的十多个门类。二是覆盖面广。遍布全县18个乡镇,覆盖了全县135个贫困村。三是协会群体大。全县基层农技协21个,其中登记注册19个,县级协会5个,乡村基层协会16个,协会会员总人数达到了68000多人,在这些会员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和部分贫困户。四是技术支撑强。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的农技协,由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除了有本地主管部门专家和技术员作为支撑外,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联姻,开展经常性科普讲座、“专家企业面对面”和“农科专家急诊室”等科普活动,形成了上联科研机构下联广大农民的强大的科普服务群体。
基层农技协的独特优势,不论在帮扶产业、帮扶对象、帮扶技术上都起到了科技帮贫致富的引路人作用。
农技协是帮扶产业发展的助推手
基层农技协主战场在农村,服务于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贫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除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外,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才是长久脱贫、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农技协在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是品牌效应推进产业发展,近年来,农技协创建的国家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18个,涉及脐橙、蔬菜、粮食、牲畜养殖、水产等各项农业产业,这些品牌农产品不但赢得了市场,吸引了消费者带动了消费,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产业发展。
奉节县绿色蔬菜种植加工科普示范基地,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传统佐餐食品“汀来”和“乡坛子”牌泡菜、盐渍菜、调味品、脱水蔬菜四大系列品种获中国绿色食品称号,被县旅游局确定为特色旅游农产品,并评为重庆市“消费者喜爱的奉节美食及特色旅游商品”。基地产品除了在国内知名的家乐福、沃尔玛超市上市外,在重百和新世纪超市成为畅销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在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武汉等地供不应求,在品牌的助推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7.2万亩,产值2.45亿元,户平7728元,农民人均收入2208元。
奉节县铁佛晚熟脐橙产业营销技术协会打造的“铁福牌”晚熟脐橙获重庆市名牌产品,协会至成立以来,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创新和带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严格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理。“铁福牌”晚熟脐橙先后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称号。品牌战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企业发展,而且带动了全县晚熟脐橙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到了4万余亩,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晚熟脐橙基地。
另一方面是科普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目前,由农技协创建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5个,通过基地“新技术、新品种”带动了全县产业发展。
铁佛晚熟脐橙科普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研发“肥水灌溉”实用技术,彻底杜绝了化肥的使用,实现了产品环保生态绿色的要求,脐橙的品质、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脐橙产量较常规管理方法产量增长了40%,平均亩产达到了4000斤左右。
奉节县蚕桑协会,以基地促发展,以技术促效益,坚持“协会带动、公司主导、基地示范”的创新服务理念,以服务蚕农、服务贫困农户为宗旨,积极推广“一步建园、小蚕共育、室外省力化养蚕、纸板方格簇上蔟”四项新技术,在协会基地带动下,全县蚕桑种植面积9万多亩,年养蚕29000张,全县鲜茧直接收入4800余万元,蚕业综合产值收入2亿元,带动了60个村1640个贫困户依托蚕桑实现脱贫。
奉节县志凌粮经作物技术推广协会以科示范基地为抓手,着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展示新成果,以七大基地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助力科技帮扶,围绕粮经作物建立了红土优质贡米科普示范基地基地1200亩、红薯生产加工科普示范基地3200亩、玉米高产示范科普基地2000亩,马铃薯脱毒科普示范基地1800亩,优质油料科普示范基地2600亩,草莓、早春蔬菜科普示范基地800亩,葡萄科普示范基地120亩。
农技协通过发挥品牌效应和科普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极大地助推了帮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脐橙、粮经作物、蔬菜产业、中药材、蚕桑和油橄榄发展面积48万亩。
农技协是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重要平台
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是科技帮扶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基层农技协通过“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基地“新品种、新技术”为平台推广转化应用技术18项,其中自主研发的8项,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的有2项,科技进步奖有8项。推广实用技术11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21万多亩,新增效益3.1亿元,有力地保进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奉节县脐橙产业协会以“提质增效”为目的,把建立和推广标准化技术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以留树保鲜、标准化脐橙种植技术、克服“油胞下陷”综合配套技术标准化脐橙种植技术为重点、不断摸索出“树开窗、有机肥、杀菌剂、秋防虫、晚施肥、树保鲜”等有机脐橙种植技术方案,应用腐熟有机肥和物理、生物防病虫技术,杜绝施用化肥和农药,果农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成功引进并推广“脐橙留树保鲜技术”,目前应用面积20万亩,果农增收达5.8亿元。
重庆市汀来绿色蔬菜种植加工科普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通过“水密封腌渍池技术”和“臭氧杀菌应用技术”在加工生产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展营销市场,农民得到了实惠。特别是高山破季蔬菜的推广应用,填补了高山贫困地区产业空虚空白,全县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推动了贫困户依靠产业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带动了全县12个乡(镇)、113个行政村、3.17万户(其中贫困户1800多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行业达11.8万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7.2万亩,产值2.45亿元,户平7728元,农民人均收入2208元。
奉节县云长中药材生产技术专业协会与重庆秀山红星实业集团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研究推广野生名贵药材训化种植途径,攻克太白贝母、白芨、黄精、重楼、竹节参、铁皮石斛、千层塔等多项组培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取得突出成绩,分别在云雾、太和、龙桥、长安、金子、庙湾、石罐、青龙、安坪、吐祥、兴隆、竹园、含瑞等15个乡镇31个村建立中药材分会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面积18658亩,带动农户8100户。
事实证明,以农技协为代表的基层社会科普服务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应用,以科技带领贫困农民走向富裕之路的领头雁。
农技协是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领头雁
宣传培训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是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帮贫扶智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也是农技协实施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同时农技协是“科普之春”和“金秋送科技下乡”等科技进农村帮扶品牌活动的主要承载单位。
依托农技协以帮扶产业为主要内容,通过课堂培训、田间现场互动、院坝会、农家夜会等多种培训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成效明显,在科技帮扶中作用巨大。据统计,2017年农业帮扶产业培训185场次,培训农民20000多人,科普讲座12场次,培训科普骨干1500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0多份,在贫困村技术培训覆盖面达100%,覆盖贫困户76.3%。成为普及培训科学技术,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主力军。
奉节县农村基层山羊养殖专业经济协会,在科技帮扶中依托创办的“山羊养殖协会农民技术学校”,认真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先后聘请各级专家现场指导6次,培训骨干30多人,开展了舍饲山羊养殖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实地农户技术指导等科普活动8场次,培训和受益农户口达6850人次。
奉节县石罐牛膝营销种植专业技术协会,是一家从事中药材种植营销的基层农技协,协会把培育科技示范户作为科技帮扶的的抓手,2016年以来,培育科技示范户300户,科技带头人250人,技术骨干130多名,组织开展科技培训、送科技下乡、科技赶场、田间技术指导等科普活动场25场次,参会人员达2800多人次,开展科普讲座8次;参加全县组织的大型科普活动5次,发放宣传单15000多份,挂图200幅,开办科普宣传栏47期。科技赶场活动18多场次。
农技协通过以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不仅提高了特色帮扶产业种植技术,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更大成度体现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具大作用。
奉节县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