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黔江区科协驻村扶贫队长梁超
黔江区科协派驻梁超同志参加中塘乡迎新村扶贫工作以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不负众托,出色的完成了扶贫工作任务,在国家、市、区多次检查考核中交出了优异答卷。该村扶贫工作曾在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他的扶贫故事也被黔江区电视台制成了专题片。
迎新村这几年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设施日渐好,安全饮水有保障,生产生活用电稳,农户出行不再难,五改落实全到位,安居乐业人气兴,教育医疗国家扶,民政兜底食无忧,产业发展齐头进,农民收入稳步增,人居环境大改善,生活质量步步升,人民满满幸福感,迎新面貌焕然新。该村2017年率先迎接国务院第三方检查评估,各方面都交出了满意答卷,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然而,迎新村的贫富差异较大,虽然整村脱贫致富了,但还有114户贫困户需要持久的帮助。去年初,梁超同志入村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对23户未脱贫户进行逐一走访,他不分白天黑夜,迅速摸清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走访中,他触景生情,为困难群众的生活窘境焦虑不安,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何让这些群众走出困境,快速致富呢?他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
首先解决住房问题。有7户贫困户的住房条件相当差,有的不避风雨、有的东偏西倒、有的蜗居狭窄、甚至有2户身无住所,见到这些他心急如焚!这些老百姓都是弱势群体,无钱无劳,自己根本无力修建,只有寻找资金帮助修房才是唯一办法。但就是充分利用政策,每户也只有2.1万元,杯水车薪啊!怎么办?他壮大胆子走进了重庆银行行长的办公室,说明来意,争取帮助。之前他和行长毫无关系,凭着这颗热心为民办事之心,急切为民解难之情,深深打动了银行的领导班子,他们研究同意拿出20万元,支持7户困难户建房。如今,7户贫困户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无比感动。
其次解决安全饮水。为了让老百姓能吃上清洁干净的山泉水,梁超同志多次和村干部一道钻森林、爬草丛、攀悬崖、滚坡坎,手没少刺,脸没少划,泥没少敷,被当地村民誉为老山前线的侦察兵。他还多次起早贪黑为村民维修维护饮水施设,畅通引水渠道,解决了几个组的饮水难问题。
第三解决看病就医。迎新村贫富差距较大,114户贫困户里就有62户因病致贫,这里面有不少重病大病患者。李关华是全区出了名的尿毒症患者,每年大病统筹就报销10多万元,自己还要承担相当一部分其他费用。梁超得知后,及时开展救助慰问,还亲自到区残联向主要领导汇报,给予了特殊解决。刘学是一名青春俊男,无奈患上了皮肤怪病,到处求医无法得治,家庭背上了较大负债。梁超多次上门关心,到处打听名医良方,推荐到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等处就医,据实将其列为贫困户。刘大田的11岁儿子骑车不幸摔成重伤,医疗费7万多元,梁超得知后立刻召集村支两委干部上门关心问候,及时将其列为卡外贫困户,给予医疗救助。华咏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帅小伙,不幸患上了肾病,在重庆几家医院医治无效,经别人介绍到石家庄肾病医院治疗,花了12万元的医疗费不能报销。当他们在石家庄一筹莫展之时,电话联系到梁队长求助。梁超同志义不容辞,立刻找到乡政府社会事务办的同志,商讨解决办法,在经办人努力无果的情况下,梁超同志亲自到区医保局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寻求解决办法。但事与愿违,他们就诊的医院不具备医保报销条件,请示市医保局不予报销。这么大一笔费用,对于一个贫困户家庭来说犹如泰山压顶!不努力想办法,梁超食寝难安,于是,他主动到民政局打探政策,寻求资助......
第四解决特殊个例。梁超同志在全村困难户大排查大走访中,发现一特殊事例:他家3口人,夫妻50多岁,一个聋子、一个傻子,仅靠800多元的低保金维持生活,而且还负担着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生活相当不易。暑假期间,梁超再次来到这里,和这位学子攀谈起来。当问到这位学子想不想考研究生问题时,她淡淡的摇头,低头不语。再三追问下,她饱含热泪的告诉梁超:“我怎么不想呢?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妈妈是残疾人,自身难保,爸爸年迈,耳朵又听不见,也不会什么技术,以前他还可以靠劳力打点苦工供我读书,但现在工地老板怕出安全事故,都不要他了,他再也挣不到钱了,全家人就这800多元收入,怎么供得起我读书呢!”听到这里,梁超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无比酸楚,当即慷慨解囊,把他包里仅有的500元全部交给了她,还为她联系了社会慈善机构,帮助完成学业。
群众的事情办好了,贫困户也扶起来了,自己却倒下了!梁超同志身患乙肝20年,医生经常叮嘱要注意休息,保养身体,不要太劳累。然而,责任在肩,形势在逼,哪容得下养生啊!他只有硬着头皮、撑着肚子往前冲,老百姓不脱贫,工作队不收兵。就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几个月下来,他积劳成疾,瘦弱的身躯再也抗不住了。由于免疫力下降,治疗的效果也不好,乙肝再次爆发。可是,工作任务紧迫,百姓还在期盼,摘帽任务刻不容缓,他再也没有时间休息和治疗了,熬好中药,装进杯子,天还没亮又出发了!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的坚守,直到今天。
梁超同志不惜牺牲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如数家珍,枚不胜举,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佩和赞誉,大家都说他是乐于助人的好干部,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