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黄明江:一把针刀济苍生

发布时间:2018-07-1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黄明江,黔江区中医院风湿病(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是全国针刀专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重庆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推拿专委会委员、黔江中医药学会理事等。从医26年,他接诊患者7万余人次,用精湛的“小针刀”等中医诊疗技术为无数患者除疾祛病,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患者对他医术的肯定和赞誉。

耳濡目染踏上中医之路

出生于黔江区中塘乡的黄明江,父亲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当看见父亲用一根小小的银针治好了堂兄的面瘫,用推拿治好了久病的小孩,用中药治好了邻居多年的顽疾后,他对父亲的敬仰一天天增强,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医生,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

初中毕业后,黄明江毅然踏上了学医的道路。他考上了达川中医学校,后又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修深造,1992年毕业后到黔江区中医院工作至今。踏上工作岗位的他,踏实认真,刻苦钻研,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初心,热情为患者服务,兢兢业业的工作获得患者的赞誉和同事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针刀疗法突破技术瓶颈

在临床的治疗中,黄明江发现针灸并不能解决颈腰腿等出现的疑难病症,他开始研习大量有关解剖、骨科、风湿科等学科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一时间黄明江遇到了医疗技术瓶颈期,很长一段时间都深深地陷入困顿之中。

2004年,黄明江参加了重庆市第一届针刀专委会举办的培训会。也就是那一次接触,从此与针刀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在针刀医学之路上越走越远。针刀,俗称小针刀,医学上称之为介于手术和非手术间的闭合型松解术,针刀疗法实际上就是针刀深入到人肌体的软组织内,松解、剥离压迫肌肉、血管和神经的病变组织,解除软组织力平衡失调达到止痛祛病目的。

黄明江如获至宝,凭借他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雄厚基础和丰富经验,敏捷而游刃有余地融进针刀学科。他到重庆新桥医院进修,白天跟随老师诊治病人,晚上就潜心研究针刀与西医手术中医外治的关系,果断地将针刀的走向聚焦在那些疑难杂症的病源上,为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和腰腿骨关节等困扰多年的医学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在黄明江的带领下,科室(风湿科)建成黔江中医院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科。

针刀治顽疾,妙手济苍生

一点一点尝试,一点一点琢磨,一点一点感悟,黄明江从“零”开始学习针刀技术,14年的实践研究,他的针刀疗法如今已炉火纯青,无数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得到了康复。

一位酉阳的患者来到黔江区中医院,将一张巨大椎间盘突出的核磁共振片子交到黄明江手上。因椎间盘突出严重,多年来患者只能弯腰艰难行走,生活极度痛苦。认真诊断后,黄明江用3次小针刀手术再配合理疗,让这位患者重新直起了腰。“太感谢你了,黄医生。我现在不仅能正常走路,还能干重体力活啦,你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恩人。”半年后,患者打电话感谢黄明江的话语,至今他还记忆犹新。一把小小的针刀,就这样改变了一个人后半生的生活。

“他不仅医术好,还很平易近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秦贵容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常年头晕、头痛,四处求医都未能解决问题。后来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了黄明江,在一次针刀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她告诉记者,本来一直很恐惧针刀手术,但是因为信得过黄医生的医术,所以果断选择了针刀疗法。

多年来,经过黄明江治愈的患者遍及渝东南,上至老叟,下至幼儿,一些湖北、湖南、贵州等外省的患者也慕名而来。黄明江不仅医术精湛,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他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先后收到患者锦旗20余面,感谢信30余封。

(蔡景信  李丹  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