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院长陈中祝
6月14日,重庆文理学院自主研发新药获准进入中美临床试验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重庆文理学院新药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DDCl-01)(抗ED一类新药)同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临床批文,即将于年内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这是重庆市首个在中国、美国同时取得临床批文,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际一类新药。
新药背后,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院长陈中祝带领团队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小时自制玩具,爱动手动脑
陈中祝1979年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三桥镇农村。上有两个姐姐,父母种庄稼为生。在陈中祝幼时记忆中,父亲手巧能干,会干木工活。但家中经济条件一般,没钱买玩具,陈中祝就自己制作。他印象最深的是制作水枪,玩得得心应手,与小伙伴们度过了快乐童年。
陈中祝不大爱说话,似乎总在思考、琢磨。水管、锁等家具或家中电器坏了,他都自己动手修理,并能成功修好。作为家中小男子汉,能够帮着做事,他感觉很有成就感。以至于现在他所在的实验室防盗锁买回来之后,他都进行了更换,进一步增强保密性,提高保密度。陈中祝说:“实验设备相当昂贵,不能有任何闪失。”
想当老师,考进原西南师范大学
陈中祝性格沉静、内敛,与文质彬彬气质和俊秀五官很搭。中学时代,他想作一名老师,便选择了原西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大学4年学习,使他对药物研发产生了兴趣。2001年毕业时,班上90%同学都当高中化学老师去了,陈中祝毅然选择了江苏一家外企。企业工作的5年,他从基层员工做到项目经理,主攻新药研发,清楚了新药开发路数,锻炼了实践技能,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研发兴趣。“外企研发新药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后来成立研究院也有很大推动作用。”陈中祝说,当时企业给员工锻炼机会很多,只要自己愿意去做,成长就会很快,这为未来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对研究院管理、团队建设都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中科院硕博研读,出国深造只为新药研发
外企工作期间,随着研发的深入,陈中祝愈发感觉知识欠缺导致的研发瓶颈。他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白天完成目标考核任务,晚上就可以不加班。这是外企的灵活机制,若规定5天内完成的任务,只要我能3天完成,那剩下的两天就可以自由复习考研。” 2006年,陈中祝考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博研读。
读书期间,除春节半个月假,陈中祝几乎全年不休,不是攻读理论就是在做实验。2008年,儿子出世,在江苏一外企工作的妻子熊丽负责了养家和带孩子,全力支持陈中祝,给他潜心研究的“后方保障”。中科院竞争激烈,学习压力也大,但学习和实践的条件都很好,陈中祝在这里有了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各方面能力有了飞速提升。
2011年4月,还未从研究所毕业的陈中祝就已经拿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邀请函。论文答辩之后,8月底陈中祝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同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大学VPR博士后奖。美国的导师曾在制药公司做了10年然后才去高校工作的,陈中祝是导师最早的博士后,他在那里如饥似渴地学习,设计思路、开发策略、知识产权保护……逐渐丰满的羽翼,让他更加坚定自信。
回国研发新药,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进入中美临床
“跟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新药研发能力还较薄弱,正是需要科研人员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内新药研发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陈中祝决定回国。
2013年7月,回国的陈中祝应重庆文理学院邀请,开始筹建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同年10月研究院正式运行。有了文理学院这个研发平台,刚拿到美国绿卡的同学徐志刚博士也加入到陈中祝的团队,回国一起创业;陈中祝妻子放弃外企的高职高薪,从江苏来到永川。
陈中祝利用国内外学习和外企工作的经历、人脉资源,不断为研究院引进国内国际优秀人才。团队先后聘请了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地8名世界知名新药研发专家作为团队首席科学家。他们中有美国临床医生,也有癌症生物学专家、化学研究专家教授。现在新药国际研究院有科研人员30人,其中60%是博士,其中海归博士5人,海外学习经历10人,涵盖了癌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高精领域,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国际协同创新靶向药物研发团队。
实验是枯燥的,有时一个实验做下来就需要10多个小时,周末加班是常事,但陈中祝平时给予大家宽松环境,研究院内设置了喝茶聊天的休息室,他的观点是:有时可能掉进死胡同的陷阱里几周也不见成效。但只要静下心来,换个角度、换个环境、换个心情,看看别人的方法,激发一些灵感,或许那层“窗户纸”就捅破了,“顿悟”是科研不可缺少的。
2015年,陈中祝率领“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项目研发团队进入“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打败了来自众多名校、大型药企和科研机构的200多支全国优秀团队,夺得第一名,并荣获“最佳人气团队奖”。
2016年,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成功获批重庆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陈中祝入选“重庆市百人计划”,2017年“五一”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先进工作者”。
2017年,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在美国申请临床批文;2018年5月中下旬,该药进入美国临床;6月14日,该药获准进入中国临床。同时,该药已申请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欧洲地区专利。该药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ED),肺动脉高压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同时它还与现在市场上药物相比具有安全性更高、起效时间更短、剂量更小、半衰期适中等特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创新协同研究,更多靶向新药将惠及患者
据了解,重庆文理学院对新药研究院非常重视,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充分保证了科研经费和硬件投入,至目前该院仪器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此外,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教委、市科委、重庆人社局等市级部门和永川区委、区政府对研究院也给予了经费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扶助,每年获得的项目总经费约1000余万元。
除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获得美国、中国(含台湾地区)专利授权外,该团队还与美国合作研发的抗癌新药正在进行临床前安全评价,预计明年可以申请中国和美国临床批文后进入中国和美国临床。此抗癌新药是全球首个同时针对RET和VEGFR2开发的全新结构的原创新药,具有高活性(体外活性达到1nM以下,体内活性0.3mg/kg)和高度选择性,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在未来2-3年内,该团队还将治疗急性白血病、骨质疏松、宫颈癌等靶向新药研发推向临床。
“研发的挑战很大,但研发成果出来后很有成就感。国家鼓励做创新药,我们会认真去做,让研发新药为病人减轻病痛,带来健康。”陈中祝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和团队会一直在研发新路上不懈努力。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