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是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来,他以一个农民儿子的真挚情感来服务经作产业,以一个科技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献身经作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合川经作产业的发展。
致力产业振兴
5月的合川,气温已经进入夏季模式。21日上午10时许,气温已达到三十几度,太阳照在身上,钻肉的疼。在古楼镇大自然枇杷园内见到唐伟生时,他正在查看才嫁接好的枇杷生长态势。
“这种萌芽,要用刀把它从基部削除……最近要注意叶斑病、炭疽病、黄毛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汗水顺着因常年在田间地头已被晒得黝黑脸颊淌了下来。
唐伟生介绍说:“合川枇杷种植面积5.54万亩,常年产量2.44万吨,产值近2亿元。目前的大五星、早钟6号等品种已经落后,成熟期集中,采果时间短。此次,我们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三月白,白早钟3号、7号、8号,香妃、樱桃枇杷等8个早中晚熟品种,在这里进行了20亩左右的嫁接试种。我们准备通过一两年的选育,解决目前品种单一熟期集中,早中晚熟比例严重不合理问题,推广免套袋品种,并优选生长势强、抗花腐病、抗冬季阴雨冻害的新品种,促进全区枇杷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做大合川枇杷产业。”
11时多,唐伟生又来到了位于大石街道波仑村的玄宇丰采现代农业园。在这里,他指导种植的500亩柑桔已进入挂果期。
“每枝最多留二到三个果,肥水要及时跟上。”唐伟生走进园内,仔细查看柚树疏果情况,“树上的这种徒长枝要及时的处理,不然会影响果树生长。”“多年前,合川其实是重庆的柑桔主产区。这些年柑桔产业比较弱,主要原因是品种更新慢、新品种储备少。”唐伟生说,“近年来,我们坚持改良品种优结构的思路,立足实地适栽的原则,不断加大品种和技术更新力度,着力打造柑橘全程机械化果园、智慧果园,培育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晚熟杂柑示范基地,在渠江、嘉陵江沿岸建晚熟杂柑产业带,振兴发展柑橘产业。”
注重科技推广
作为合川特色经济作物发展指导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水果产业专家的唐伟生,在合川特色经济作物战线上已战斗了近30个年头。多年来,他时刻不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兢兢业业,积极工作,组织实施了长江上中游优质柑橘带、柑橘“老、劣、杂”高接换种、优势特色产业枇杷、特色效益农业等项目。主持完成了柑橘、梨子、枇杷、葡萄、李子、蓝莓等水果的丰收计划项目或科技推广项目23项。引进柑橘、梨、枇杷、李、桃、葡萄、蓝莓等水果新品种60余个;试验示范推广水果标准化建园、集成化管理、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其绿色防控等新技术30余项。提出并主持承担枇杷花腐病、柑橘春秋两季高接换种、水果集成技术等重点研究课题6个;参与制定李子、枇杷技术地方标准2个。
在多年工作中,唐伟生不断扩大科技运用半径,把科技推广运用作为提升合川经作产业档次和品位,提高经作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争做技术培训和宣传的带头人。
2013年以来,他带领站内一班人与基层技术工作者一道,利用阳光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培训、扶贫产业培训、送科技下乡、法制宣传日等广泛开展经作生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宣传。先后举办了基层任职党员干部水果、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基层非任职党员经作生产技术培训班,全市镇街农林水中心水果、茶叶技术员、残疾人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雨露计划培训班,共培训13200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5600份,科技赶场30余场次。通过现场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电视专题片、农村科技周刊、简报等多种形式,把水果栽培新技术传到千家万户。果农种植技术得到明显提高,规范集中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有力加快了合川区经作种植的规范化进程。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