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以科技创新保障畜禽药品安全

发布时间:2018-06-04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5月22日,在集动物保健药物研究与饲料添加剂生产于一体的重庆桑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德的办公室内看到,橱柜里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有研究成果的奖励,亦或专项工作的表彰……这些获奖证书记录着赵德多年来的点点滴滴。

1969年出生于四川省南部县的赵德,毕业于西南大学生物专业,曾任重庆大新药业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工业微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大新药业总工程师、大新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北大制药副总裁。现担任重庆桑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副总。主要从事畜禽药品天然活性产物筛选、甾体类生物酶转化机理研究及基因工程菌构建,长年致力于利用生物技术促进绿色健康养殖的科技创新。

潜心科研 荣获多个技术奖项

维生素是桑禾药业的核心产品,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可有效维持畜禽生命活力并预防疾病。“传统生产方式多数采用化学合成的工艺,而我研究的方向是利用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优点是成本低、纯度高、更环保。”赵德举例说,传统生产维生素B2的工艺是化学合成,需要10多天时间,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化学合成,我们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利用糖、黄豆粉等原料,在基因工程菌的作用下就可以生产出维生素B2,比起传统生产方式,在质量和环保上都更具优势。

何为基因工程菌?赵德解释说,基因工程菌就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所需要的基因序列,合成出质粒子,并将质粒子导入工程菌株中,工程菌株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我们需要的产品,其核心技术是DNA的构建。他举例说,例如制酒,把粮食直接转化成酒十分困难,而酒曲就相当于一个基因工程菌,有了酒曲中的微生物的发酵就能很容易将酒生产出来。“我们就是开发更多的基因工程菌用于多个药品的生产。”赵德说。

在过去20多年里,赵德不仅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生物制造专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亿元专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及重庆市科技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研究,还获得13项自主新技术创新发明,申报发明专项25项获得授权23项,获得重庆市成果鉴定两项、新产品开发成果3项。目前,在重庆桑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由赵德主导研发的畜禽成品药达到了6个。

创新技术 践行健康养殖理念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赵德认为,不断创新技术才是决定一个企业发展和走向的关键。重庆桑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健康养殖和安全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努力成为全国优秀的动物药品生产企业、成为专业化、国际化的动物药品供应商。

赵德严格遵循公司“绿色健康养殖”的理念,倡导在畜禽饲料中取消抗生素,用维生素替代抗生素。但是如果饲料中取消添加抗生素,畜禽生长就会变慢或者生病。为解决这一难题,赵德带领团队积极与国外前沿研发团队进行交流,并利用国内高端技术平台,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采集需要的参数,对技术进行改良。花费近3年时间,通过创新技术,研制并产业化系列畜禽养殖维生素,这些维生素通过调节畜禽机体微生态平衡系统,增强抗病能力并促进生长和提高肉料比,既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使用,又保证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为确保产品质量,赵德带领的技术团队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等全过程实行数据库管理,每一袋成品药都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查询追溯。该质量系统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GMP认证和欧盟的FAMI-QS认证。去年5月,由赵德主导研发用于替代饲料抗生素的维生素B5正式上市,客户对产品高度认可,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的畜禽养殖企业以及正大集团等国内企业,纷纷与重庆桑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作协议,公司产品出口销售占比达到了70%。半年时间,维生素B5就实现单品利润3000余万元。今年即将上市用于饲料添加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D3,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近2亿元。

对于将来,赵德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将利用好公司区级院士工作站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平台优势,引进更多设备和人才,强化核心研发团队,不断向自主开发和对外揽包方向发展。同时,开发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让畜禽养殖户受益,进一步缩短与国际畜禽保健药物生产企业的差距,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绿色健康养殖。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