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频道>

他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

发布时间:2018-05-2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人物名片

  张十庆,重庆材料研究院功能材料所教授。他主导的多个科研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后,成功配套了众多“天上飞、地上行、海里游”的国家重点工程。

“找张十庆?他如果没有出差,那就到实验室去找,准没错!”

在重庆材料研究院,张十庆把实验室当家、每天“泡”15个小时以上的这股科研“倔劲”,人尽皆知。

重庆材料研究院是专门从事功能材料共性基础技术、工程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的研究机构。作为该研究院功能材料所教授,张十庆研发的金属材料工艺成品率极高,由他主导的多个科研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后,成功配套了众多“天上飞、地上行、海里游”的国家重点工程。

“搞研发必须走进生产一线”

1999年夏,张十庆从吉林大学材料工程学专业毕业,刚分到重庆材料研究院工作不久,就与同事们接到一起军品精密铸件研发生产任务,限期3个月内完成。

军品订单容不得片刻耽搁。很快,张十庆与同事组成研发团队,往返于实验室和生产线之间,一旦在实验室里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到的研发思路初步成型,就立即把方案图纸带到生产线上,指导工人进行产品浇筑、工件清理和性能测试分析。

通过研发团队齐心协力,这批精密铸件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如今,在张十庆双臂上,仍留着当时在生产线上被飞溅的钢花烫伤的一道道疤痕。他说,研发生产功能材料,不能只埋头在实验室搞研究,必须走进生产一线,因为工人对于浇筑环节中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及应该加入哪些合金元素等并不完全清楚,需要研发者现场指导、协助。

“搞研发就像跑马拉松,贵在坚持”

重庆材料研究院的研发项目大多集中在前沿材料领域,自主创新是张十庆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业以来,张十庆主持参与完成国家攻关项目10余项,省部级攻关项目20余项。在这些研发项目中,最让他难忘的,是2009年他作为项目牵头负责人,进行军用直升机发动机配件开发。

接到任务之初,由于多次试验不顺,张十庆一度整夜失眠,感觉就像跑马拉松进入体能瓶颈期,在心里无数次涌现出放弃念头。

不过,倔强的他选择了咬牙坚持。

一天,他在实验室做热处理试验时,忽然间发现了这套产品的内在规律及性能变化。这个妙手偶得的灵感,很快让所有研发难题迎刃而解。

事后,张十庆在项目攻关记录中写到:“搞研发就像跑马拉松,科研遇挫再正常不过,但贵在坚持,而灵感的来源多数都来自实验室,它需要通过无数次试验叠加,只有不断跟仪器打交道,才能刺激灵感。”

“搞研发离不开团队合作”

扎根研发一线20年,如今张十庆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研发团队,定向从事功能材料项目研发。

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张十庆团队”,现有成员8人,平均年龄36岁,集中了重庆材料研究院核心研发力量。研究院对“张十庆团队”予以充分放权,团队享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权,包括用人自主权、财务专账管理权,试验场地可根据团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并积极支持团队与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本地企业进行跨区域项目开发及产学研合作。

“科研最重要的‘临门一脚’,是实现产品成果转化。”张十庆表示,搞研发和推动产品产业化,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对于团队的管理运营,张十庆实行了分项目责任制,鼓励团队成员各自承担项目,并在可支配费用里放开内部协作费用审批,对团队成员绩效工资、效益工资等施行动态管理。另外,经团队民主决定同意,团队每年的结余经费不作二次分配,而是作为来年的项目滚动启动资金,以此保证团队项目研发的持续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