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合川区生态鱼产业专家、区渔政站高级工程师刘仕举
合川三江流域宽广,水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水产大区,2017年水产养殖面积达6.4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8万吨。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快速提升,全区渔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为: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池塘水质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水产品供给不适应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效益持续下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至今已和“渔业”打交道28年,该区首位生态鱼产业专家刘仕举摸索出了一套池塘底排污成套系统技术——以池塘养殖废水处理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近日,笔者带着相关问题专程采访了刘仕举。
在虾塘“送经取经”
1968年出生,1990 “三顾茅庐”确定实验基地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水产专业的刘仕举已和“渔业”打交道28年。在这28年里,他每天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鱼塘,就连作为专家团队成员之一的区渔政站站长唐柯也笑称,刘仕举把鱼塘当成了“家”。在这28年里,刘仕举有时一天中,最多去了五个镇,为那里的水产养殖户解决难题。在这28年里,刘仕举几乎没有“周末”,因为养殖户随时随地的一个电话,他都会马不停蹄地赶过去。
“这次你打算进多少虾苗?一定要注意水温问题。”一天上午,在接到铜溪镇弯桥村14社的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周付贵的电话后,他便立马赶了过去。他笑称,到这里是“家常便饭”,既是来“送经”,又是来“取经”。2015年,周付贵承包了池塘开始养虾,于是刘仕举便经常到这里来帮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刘老师几乎每个月都要来我这儿看看,给我提了不少建议。”周付贵说,在刘仕举的帮助和自身的学习下,现在他已懂得不少水产养殖诀窍。
事实上,刘仕举经常到周付贵这里来还有另外一个“意图”,用刘仕举的话就是“取经”。取什么经呢?原来,养虾先养水,养水须改底。由于养虾的特殊性,池塘就得使用底排污系统,有效排出塘底部的淤泥、粪便和残饵,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虾的危害,同时不断的补充新鲜水体,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为虾养殖提供一个干净的、稳定的、优良的生活环境。而这些都与刘仕举所推广的水产养殖理念不谋而合。
笔者在现场看到,周付贵池塘的底排污成套系统,由底排污系统、固液分离系统、水质净化系统三部分构成。说起这套系统,刘仕举便滔滔不绝。原来,池塘底排污是一项环保渔业工程系统,运用物理原理自然排污,在池塘底部的最低处修建集污口,用PVC管道连接插管井,使其形成一个连通器,通过池塘水压,自然排出污物,通过固液分离、鱼菜共生、湿地净化、节水循环等配套装置,达到调控水质、低碳环保、减少地域污染、水资源循环使用等效果。
“三顾茅庐”确定实验基地
在钓鱼城街道吉福村,有一家承担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力量的重庆财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占地1000余亩,已建成580亩渔塘,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内,信息畅通,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而这里,也是刘仕举“池塘底排污、零排放养殖、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示范项目实施基地。在这里,刘仕举利用40亩旧塘进行改造,建成底排污成套系统。
虽然只有40亩旧塘,但它的“获取”也是来之不易。“很多养殖户年龄都比较大,在依靠传统经验搞养殖,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不想投入过多的成本。”刘仕举说,如果修建底排污成套系统,会使每亩增加3000-5000元的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因此,这成为了推广“池塘底排污、零排放养殖、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最大的“拦路虎”。
为了证明“池塘底排污、零排放养殖、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刘仕举和他的团队通过对全区50亩以上规模的水产养殖户进行遴选,同时考虑交通条件、养殖规模、养殖水平、辐射作用等方面因素后,找到了重庆财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表示希望在这里建立一个示范项目实施基地。在经过连续2个多月的多次拜访后,刘仕举和他的专家工作团队终于和重庆财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了关于示范项目实施的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完成了项目内容中池塘改造、养殖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实施细节。目前,40亩旧塘正在施工中。
让“池塘底排污、零排放养殖、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在合川推广开来是刘仕举的心愿。3月12至16日,刘仕举和团队与重庆市农委、市渔发处、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一起,先后去到铜溪镇、大石街道、太和镇、云门街道、钱塘镇、龙市镇等水产养殖场,了解全区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目前合川区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养殖规模小而散,水资源浪费及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刘仕举告诉笔者,在通过对全区水产养殖户的联系、走访、交谈后,他和团队认识到,由于一些养殖户缺乏技术或者管理水平不到位,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
“底排污成套系统成功推广,将带动合川水产养殖户做大生态渔业,增加农民收入。”刘仕举说,希望可以通过此项目为全区生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渔业标准化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