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借“数字平台”之力 造“精准服务”之势

发布时间:2018-05-1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一、重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

(一)重庆数字科技馆建设背景

重庆科技馆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开馆建立门户网站,引进OA办公系统,到开通微信微博等,重庆科技馆逐步将信息化融入科普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经验。2013年,为填补当时重庆市内尚无在线网络科普服务机构的空白,在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重庆数字科技馆网络科普平台应运而生。 

(二)重庆数字科技馆建设过程

重庆数字科技馆是由重庆市科协主办、重庆科技馆承办,依托重庆科技馆实体场馆核心科普资源优势,服务市内各个科普机构并辐射全市大众的科普信息资源中心和在线服务中心。项目于2013年6月启动建设;2014年12月完成第一阶段的平台搭建,正式上线;2016年12月完成第二阶段的提档升级,正式上线公测,已被中国科协认定为首批“科普中国”品牌网站。

重庆数字科技馆第一阶段围绕实体馆数字化平台、科普资源聚合平台、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平台、线上线下活动联动平台“四个平台”建设;二期建设重点针对APP进行了升级,对参观路线、展品数字化、在线科普活动等现有功能进行优化,新增了室内导航、720°全景游览、增强现实等全新功能体验,使线上线下联动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三)重庆数字科技馆建设经验

1.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筹备

科技馆领导高度重视科普信息化建设,将重庆数字科技馆建设纳入到每年年度重点工作项。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重庆科技馆馆馆领导多次带队赴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学习考察信息化建设及运营经验,并于2013年8月全新成立独立业务部门——科普信息中心,推进重庆数字科技馆各阶段建设工作。

2.发挥实体场馆优势,丰富平台内容

重庆数字科技馆以实体馆为依托,重点打造实体馆数字化平台,将实体科普展览教育服务做了系统化、信息化融合,形成了科普展览教育业务在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全链条科普展览教育信息化服务。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

重庆数字科技馆致力于搭建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便捷平台,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的精准化服务。一是利用WiFi定位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室内导航服务;二是针对科普活动实现活动推送和在线预约签到;三是对志愿者实现数字化管理;对“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受众提供在线选课;四是结合展品制作AR效果、VR效果,为观众带来多元化科技体验。

4.多渠道宣传推广,做好平台运营

为积极打造重庆数字科技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展平台用户。重庆科技馆多管齐下,通过阵地宣传、主流媒体和第三方平台,多渠道推广重庆数字科技馆。同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在扩大推广的同时学习专业运营经验。

二、重庆数字科技馆的用户评价

至2018年1月,重庆数字科技馆已上线运营三年。为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探索重庆数字科技馆未来建设和运营方向,重庆科技馆于2018年2月向近500名用户开展了问卷调查。经调查整理发现:

(一)科普传播方式上:80%的用户希望通过微信获取科普和科技馆信息,51%的用户偏爱网站,43%的用户倾向于微博和APP,选择海报、报刊杂志、宣传单等传统手段的平均不到23%。并且,相比被动地定期接收科技馆信息,73%的用户更喜欢主动获取信息。表明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公众获取资讯的方式手段也更加网络化,我们在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时候也应不断创新科普传播方式,同时把握对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避免资源浪费和对用户带来困扰。

(二)科普展现形式上:我们对重庆科技馆现有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图片和视频形式占77%比例最受欢迎,文字和动画两种类型占60%左右的比例,同样较为受欢迎。表明用户在浏览信息时,更倾向于生动直观,有视觉冲击力的,而我们在对科普的展现形式,也应当更加立体多元,满足当前受众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带给受众更丰富的选择和体验。

(三)科普内容上:相比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及时性,用户认为重庆数字科技馆内容的提升方向在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多开展一些现场活动,帮助他们获得科学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说明公众对于科普内容的需求,重在参与感、即时获得、实用性,对流动性较大的参观观众,除了开展线上活动,可即时参加的线下活动也不能偏废,要将二者良好结合,打造更为丰富的科普活动。

(四)APP功能上:经调查,重庆数字科技馆APP功能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活动查询预约、展品二维码、场馆电子地图三大功能,并且90%的调查用户希望在参观科技馆时通过APP获得活动信息和参观信息。表明观众在参观科技馆时,对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作用已然认可,并从中获得了便捷、实用的良好体验,我们在进行实体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应重点围绕用户使用较多的基础功能进行深化建设,打造更加全面、便捷、简单的操作功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智能服务。

三、重庆数字科技馆未来探索方向

目前,重庆数字科技馆注册用户已超过36.76万,但页面近一年的日均访问量却不到1400,注册用户月均登录不到2000次,这样的统计数据,让平台运营遭遇了尴尬。如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活跃用户、保持用户稳定增长,怎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科普服务,成为了当前重庆数字科技馆面临的难题和未来探索的方向。

(一)完成线下服务迁移,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使用率

重庆科技馆平均每天有数千人次的参观量,而目前只有少部分观众成为了我们的线上用户,如果能够实现用户的变“线”,以O2O模式,将进馆认证、停车、用餐等科技馆参观的线下必选服务转移到线上,利用微信或APP进行操作,那么重庆数字科技馆就将拥有更广阔和更精准的目标用户群,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线下参观体验。

(二)搭建用户积分体系,增强用户与平台的黏性

当前重庆数字科技馆已经拥有一定的粉丝数量,但缺乏活跃用户。所以活跃用户进而活跃平台,增强粉丝与平台的粘粘性,就显示了建立用户积分体系的必要性。例如,引导用户通过使用平台功能获取积分,再为用户提供积分兑换、抵扣等消费渠道,设立积分等级特权等。鼓励用户再积分、再消费,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的循环,以长期有效地捆绑用户、活跃用户,引导用户成为科普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者、受益者和贡献者。

(三)建立大数据信息库,提高对用户分析的精准度

科技馆的科普对象几乎是所有公众,个体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科普的作用效果。怎样对不同受众进行方式和内容上的精准科普?我们需要准确了解受众。采集并记录用户数据,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科普受众进行分析,获取到有效分析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受众科普的精准度。

(四)从受众需求出发,提升科普内容的实用性

在科普过程中,内容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切实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就需要我们从受众需求出发,提供给受众最想了解和能够理解的内容,提升科普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提供给受众最想了解的内容,我们就要围绕社会热点和公众日常关注的焦点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供给用户能够理解的内容,就是要让科普内容去适应大众的阅读习惯,去配合信息化手段的传播方式,增强科普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科普信息化的建设对科技馆而言,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方向。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不仅突破了科普方式、科普形态、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了科普知识面的广度和覆盖人群的宽度,更为实现对受众的精准服务提供了条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聚集人群、精确分析、精准服务,打造智慧科技馆,将是重庆科技馆基于科普信息化的实践道路和探索方向。

(重庆科技馆 任雅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