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隆区凤来乡临江村,有一位女人不简单,不仅自己干出了一番事业,还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被当地乡政府评为“巾帼致富能手”。在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被市总工会评为先进个人,获得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她就是——李新梅。
创业初始亏得很惨
2011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李新梅回到了家乡,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乡后,李新梅想就近谋生计好照顾家庭,但是工作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事情做。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乌骨鸡的销路很好,这让她产生了自己创业搞养殖的想法。
说干就干,李新梅在位于巷口镇三坪村的地方租下一块地,建起了600平方米的鸡舍,先后买进一万只乌骨鸡苗。为了方便照看鸡苗,李新梅一个人扎进了山林。
创业路上肯定要披荆斩棘,李新梅做好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乌骨鸡长大销售后就会有收入,再苦再累,也要承受乐着。
然而,当灾祸降临后,当初的想法与现实完全成了不同的概念。喂养的乌骨鸡逐渐出现不吃食、不活动的现象,然后一只接一只地死掉。李新梅心急如焚,请畜禽养殖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也没有挽回乌骨鸡的死亡,只能眼巴巴看着乌骨鸡数量的减少,到最后出栏时,只卖了400多只。这次养殖让李新梅亏得很惨。
转变门路掘出效益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认准了养殖这条路子,就要勇敢走下去。”2011年底,倔强的李新梅决定转变养殖的门路,发展生猪养殖。于是,李新梅来到凤来乡临江村,租下一个养猪场,建起三个场舍,买了种公猪和种母猪开始配种。
经历了养鸡的失败,李新梅养猪时更加注重投入。在李新梅的精心照料下,生猪长势很好,眼看着养猪带来的效益就要好起来,但是一场灾祸又找上门来。
2014年的一天,有几头生猪被查出患上了口蹄疫,当地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将李新梅辛辛苦苦养殖的130多头猪进行了屠杀掩埋。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次直接经济损失又高达10余万元。李新梅望着空空如也的圈舍,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但不服输的李新梅又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此次的生猪疫情不是偶然,只能怪自己养殖经验不够丰富,于是李新梅决定继续养猪,但是注重了疫病的防控。“有志者,事竟成。”2015年,李新梅饲养的2000多头生猪实现了顺利出栏。看着生猪带来收益,李新梅也终于笑了。
增加产业带动乡邻
养猪场走上了正轨,但李新梅又不甘心只停留在一个产业上,她又琢磨起了其他的致富路子。在一次到江津考察学习过程中,李新梅对当地的九叶青花椒“一见钟情”。考察学习回来后,李新梅又有了一个新想法,花椒这个产业如果能在当地发展,还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呢?
然而,当地村民们早已习惯了种植等传统农作物,突然之间有人要来改变以前的种植模式,改成种植花椒,很多村民还难以接受。
面对村民们的疑问,李新梅走家串户,给村民算了一笔保守的增收账,如果种植花椒亩产新鲜花椒800斤,晒干后按3成算,可收干花椒240斤,如果每斤干花椒价格为40元,那么每亩地可达近1万元的收益。而种植传统农作物,还包括轮作1亩地最多产值在2000元左右。何况花椒成熟后,销路上完全不用愁包回收。
在李新梅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当地不少村民动了心。去年,李新梅以1.5元/株的价格购买了五万株花椒苗,在自己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把免费发放给了当地贫困户、低保户种植,带领村民共同种植花椒。目前,在李新梅的带领下,当地花椒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只有我在产业发展上挣了钱,村民才会跟着一起发展产业。”李新梅说,她现在希望,就是在产业的带动下,带领乡邻们一起增收致富奔向小康。
(黄河春 武隆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