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周恒举:拓路谋发展 风雨铸辉煌

发布时间:2018-03-13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渝北区统景镇印盒村原本是一个贫困的山区村、落后村,人多地少,发展缓慢。2013年“两委”班子换届之后,在村总支书记周恒举的带领下,该村党总支一班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无私无畏谋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如今的印盒处处是青瓦白墙,绿树成荫,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现在村里的群众腰包鼓了,心气顺了,笑容多了,干群关系好转了,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个人富不算富,一村人富才是真正的富

以前的印盒村是一个贫困村,经过前面两任村书记的大力发展,印盒总算是有所好转,但正当印盒刚起步发展的时候,村书记的人选却是落了空。经过镇党委的再三研究和讨论,正在外面接工程、做项目的周恒举成了最佳人选,2012年,周恒举得知镇党委的意思后,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工程,回到村里当起了村书记。“一个人富不算富,一村人富才是真正的富。”从老书记手里“接班”后,周恒举便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印盒已有李树万余亩,按说规模已经不小了,靠着卖李子,村民的生计已不是难题,但周恒举却觉得远远不够。3月的印盒“漫山李花满山雪”,看着成片的李花次第开放,周恒举心里琢磨着:这么美丽的景色应该好好利用起来,把印盒搞成旅游村,还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小小李子就变成了大大的财富了啊。于是他多次向政府递交申请,希望政府能够在印盒开办李花节,党委政府也对此给予了关注和支持,并请来专业人员对李花进行拍摄,制成了宣传片,积极对外进行宣传。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加上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印盒李花节终于成功举办。首届李花节,便接待游客10万余人。3月,种植李树的印盒原本是农闲的季节,却因此变得忙碌起来,村民们卖起了土鸡、土鸭、腊肉、野葱,数钱数得不亦乐乎。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周恒举心里又有了主意:这乡村旅游做起来了,游客也多起来了,要是大家搞搞农家乐,村民们不就富起来啦。说干就干,周恒举带着村干部到处寻问,多方打听,了解情况,最后把利用本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作为进一步致富的突破口。

做强乡村旅游,带领村民创收致富

发展农家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老百姓不认可,觉着李花开放时间短,游客就来那么几周,离主城也不远,吃不吃饭,住不住宿,这谁说得准。其次,前期投入大资金筹集困难,没点技术,不懂服务,这到头来是赚是赔可不好计算。针对这些老百姓关心的难点问题,村里召开多次会议,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可是群众的积极性还是不高,甚至有个别人还有抵触情绪,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小支部书记还想弄点政绩出来,老百姓要是真赔了咋办,谁管。“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老百姓的心思,周恒举心里明白得很。为了把农家乐办起来,周恒举这家说,那家劝,跑遍了整个村,最后他硬拉着几个党员干部,给他们作保证,立军令状:“这要是赔了,我掏钱补!”经过周恒举的反复劝说,总算是有人动摇了,老书记周德文站出来说:“这新上任的书记啊,都是为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这办农家乐啊,我看行!我第一个支持!”周恒举自掏腰包带着几名村民代表去外地学经验、学技术;邀请旅游专家来村里讲技巧、讲方法。就这样,村里的农家乐在周恒举的带领下热火朝天的办了起来。

一个人憋足了劲想干成一件事的时候,心中的挂念几乎到了极点。为了壮大印盒村的旅游产业,让村民们增收致富,多少个日日夜夜,周恒举都在不停地琢磨着如何办好农家乐。全村几百双眼睛在看着他,执着、辛苦,有多少人能知道周恒举敦实的身体里这颗敦实的心。第二年春,李花雪白芬芳,游客接踵而至,村民喜笑颜开。在周恒举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李花节如期而至,农家乐终于见到了效益,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纷纷投资办起了自己的农家乐。这个时候的周恒举心中的挂念更高了,田地间、李树下、村道边、农舍里,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很快印盒村的旅游产业达到了一个高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印盒村已经形成了春季赏花、夏季采果,四季垂钓、露营的休闲旅游模式。目前,印盒村农家乐已有数十家,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人均收入万余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印盒村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硕果累累,每一户农家乐都倾注了周恒举的心血。昔日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旅游胜地。也正是周恒举心心念念努力壮大的旅游产业使印盒村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致富之路。

村里的经济状大了,周恒举的威信提高了。而他却把村民对他的这种信任和支持转化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近年来,在周恒举的带动下,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关注下,印盒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了水石坝特色水产养殖区,修建了透水砖李花观赏环道、茅岭坡观景台、便民公厕、水泥观光步道。修建了印盒水厂、印盒李花广场和茅岭坡休闲购物广场、停车场。整治农房风貌200多户,安装了核心区路灯、观赏区垃圾箱,修建了若干座人工湖塘、蓄水池,整治了山坪塘。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周恒举的辛苦付出总算是没白费,2012年印盒地区被评为“重庆非去不可的100个最佳旅游目的地”之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2013年3月印盒成功创建成为国家AAA级李花生态旅游区,成为渝北第一个重庆第四个乡村旅游AAA级景区。

这一点一滴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说:这周书记好啊,带领我们创业致富,过上了新生活啊。曾经也有人故意刁难周恒举问:“你以前在外接工程做项目多赚钱啊,现在好好的老板不当,偏要跑回来在这个大山里面当个小支书,政府给了你啥好处啊?”周恒举摆摆手,笑笑说:“你呀,不是党员,你不懂,我可以理解。咱们党员啊,自然是在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头,哪里能动不动就想要好处哦!古人都晓得说忧天下之忧而忧,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怎么能越活越回去呢。”

拓宽发展思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周恒举带领村民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这赏花旅游搞好了,李子采摘也不能落后啊。要想更好占领市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得把印盒李子的品牌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周恒举带着村干部们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研究增加果树种植的技术含量,敢于走出去、引进来,多次带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四川、贵州等地学习李子的种植、培育技术,研究李子的新型品种,如今的“歪嘴李”就是从本地江安李树中选育出来的优良芽变单系,顶部歪斜,形似寿桃,因为皮薄离核,脆甜多汁,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并通过了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印盒“歪嘴李”的品牌打响了,印盒村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李之乡”。

为了进一步增强印盒村“歪嘴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周恒举带领着村干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龙头企业,组建了印盒李子专业合作社。印盒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李子产量逐年攀升,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实现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经过周恒举几年来的努力,加上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印盒生态旅游区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村民们都说:“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咱们村致富这趟车不光跑起来了,而且跑得还挺快,还不是因为咱们有个好的带头人!”

当有人采访时,他总说:“少录点我吧,多录点我们的李花、李子,绐我们变相做一个广告,谢谢了!”周恒举就是这样的一个不仅能干,而且有情有义,心系百姓的当家人。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