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貌不惊人的汉子,矮矮的个头,壮壮的身板儿,他就是李德贵,他负责的金槐种植专业技术协会是目前万州区规模最大的农技协组织。。
李德贵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万州人。早年,李德贵在成都一家待遇优厚的大型国企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万州发展盐气化工建设,李德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携全家毅然奔赴万州,从此扎根在万州。
2011年以前,“金槐”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植物名词。一个偶遇,李德贵接触到“金槐”,并了解到金槐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原料,于是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好东西,必将在未来农业产业领域大放异彩。于是,他毅然放弃领导岗位工作,参与重庆一家市级龙头企业,开始从事金槐种植、生产与销售。不久,李德贵来到巫山开展金槐产业推广工作,一举在巫山实现了包括育苗基地在内的2万亩种植规模,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金槐种植技术经验。
2012年,李德贵将金槐产业引进万州,牵头成立了博美金槐种植股份合作社、太安镇金槐种植技术协会。当时的太安镇正在发展高山经济作物种植,金槐产业受到镇政府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和万州区科协的支持、指导下,李德贵首先在太安镇推广种植金槐4000亩,发动432户农户注册加入太安镇金槐种植技术协会,并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户种植,将金槐种植打造成太安镇脱贫攻坚拳头产业项目之一,也为该镇最美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
随着金槐在太安镇种植的成功,金槐产业在万州逐步推广开来,李德贵的脚步也踏遍了万州乡村的山山水水。于是,甘宁300亩,余家3000亩,后山5000亩,弹子500亩,柱山1000亩......,截止2017年6月,万州金槐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金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万州在长江绿化、扶贫攻坚、退耕还林、乡村旅游乃至立体种植等国家和地方重点推进项目的重要产业之一,受到万州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区农委、林业局、扶贫办、科协积极到金槐协会各个基地检查指导工作,新闻单位也多次跟踪播报金槐产业发展动态。在李德贵带领下,太安金槐种植协会结合万州区的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金槐种植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全面推广。
为了推动金槐产业的发展,李德贵奔波在万州各乡镇,跋涉在万州的山水间。春天,播种季,他在农户身边,手把手教授栽植、嫁接技术;夏天,管护季,他在田间,手把手教授摘尖、抹芽、除草、杀虫;秋天,收获季,他在地头,手把手教授槐米采摘和加工技术;冬天,准备季,他在林间,手把手教授修枝整形技术。同时,为了开展金槐品种推广和技术示范普及,为万州金槐产业整体市场拓展出路,李德贵每年都要抽空到重庆、广西、山西等金槐生产种地学习交流金槐管护技术,引进新品种,考察销售市场。
中国科协启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以来,李德贵带领农技协技术人员积极主动与重庆西南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以及金槐种植研发科技企业重庆恒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调,邀请他们的科技人员到金槐基地现场查看指导,为各贫困村的种植农户牵线搭桥,将新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山头。正是有了李德贵的付出,太安金槐种植技术协会在太安、甘宁的两块核心基地先后被万州区科协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他还引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专家团队,在甘宁打造金槐科技专家培训中心。
在成绩面前,李德贵没有满足,他以甘宁金槐科普示范基地为技术中心,正在优化育苗基地与槐米采收基地相融合的办法,探寻金槐林下种养复合模式,研究气候、土壤特性与金槐生长之间的关系,探寻金槐独特的观赏性与旅游产业需求对接的要点。
他说,看着各基地一片片金色槐米美美地摇曳在田间枝头,这就是金灿灿的收获,这就是广大农户的希望。
(姚世衡 万州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