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旭是黔江区绿满地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他当过兵,服过役,骨子里有股不服输、吃苦耐劳的韧劲,凭着满腔的热血和扎实肯干的精神,有力带动了农民共同致富发展。
抓住机遇创造财富
黄兴旭今年47岁,年轻时在部队当过兵,服过役;在黔江区做过文化宣传工作;由于早年家境贫寒,落后的农村样貌和闭塞的交通信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以致后来有了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的想法。由于他家住农村山区,地势高低不平,交通也很闭塞,要想大面积发展产业,确实很困难。在黄兴旭36岁那年,正值市场上倡导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供求,引起了他的注意,几经考察,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项目上,他觉得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得以利用;二是可以成立公司与农户合作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让农民增收;三是公司搭建很好的销售平台,种出来的蔬菜可以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四是有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让他充满了信心。
推动无公害蔬菜产业整体品牌化战略发展
为了保障无公害蔬菜的质量与产量,2007年3月,黄兴旭创办了重庆市黔江区绿满地蔬菜有限公司,是是全国13个供港蔬菜基地之一,更是重庆市唯一的供港蔬菜基地,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叶菜类、瓜豆类、根块类、茄果类、香辛类以及椰菜花、西蓝花、白菜、小米辣,采用 “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经营模式。并于2007年3月15日他与香港百利高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裕东公司、香港绿田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供港蔬菜的合作协,2007年3月27日,公司取得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证书,同年7月他办理了出口蔬菜电子商务通关手续。目前,供港蔬菜基地生菜的娃娃菜、尖尾、甜玉米、甘蓝、辣椒、西红柿、上海青、生菜、西兰花、茄子、豆角等11个品种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绿满地”、“丹心绿”蔬菜商标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蔬菜产业走向了品牌化战略。
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无公害蔬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显著提高,2007年基地面积6000亩,2009年成功实现了自营出口,到2017年实现基地面积20000亩,销售收入8130余万元,农户人均收入增加5650余元。同时,带动了五里乡、小南海镇、冯家镇、黑溪镇、蓬东乡、黄溪镇、白石乡等乡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目前,拉动了30个街道镇乡5万多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和加工,带动了3万多农户增产增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经过10多年的努力,2017年,黄兴旭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科普益民先进个人”。公司先后多次获得表彰:2008年被评为年度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及黔江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会员单位及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评为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被评为年度外经贸工作先进企业;2012年被评为蔬菜生产先进集体;2014年6月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称号;2016年8月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同时也扩大了市场影响力,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人民网、新华网、农业部网站、食品商务网、食品科技网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个人公司基地业绩。
(张永秀 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