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挖出来的白术要剪去术杆及叶、须根后,再将块根进行干燥……”日前,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两名技术人员来到南川区三泉镇窑湾村,现场指导村民采收白术。今年,南川区在窑湾等脱贫村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深入推进产业脱贫工作,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窑湾村曾是市级贫困村,这里的森林、高山、水资源等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村民也有很强的种植意愿,但却苦于没有技术和销售渠道,一直都没有发展。去年,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得知情况后,派出3名技术人员和专家,实地对生态环境、土壤等进行深入考察后,主动当起科技特派员,在该村试种7亩多白术。
“我们通过几个地方试种比较,这里种植效果最好,不仅亩产干白术在250公斤以上,而且品质相当好。”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道地药材研究中心主任蒲盛才说。该村有5户村民试种,每户种植面积在1亩以上,按照今年干白术3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每亩收入在7500元以上,有2户种植得好的,亩收获干白术在300公斤以上,亩收入达9000元。
“种白术很划算,而且不费活,技术有科技特派员指导,他们还帮忙联系销路,我们一点不用担心种不出来、卖不出去。”窑湾村2组村民韩伦友说。他今年种了近2亩,预计收入1.6万多元。看到试种的几户村民收入不错,很多村民纷纷要求明年种白术。该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征求意见,现有100多户登记种植,明年计划发展200亩。
“你们愿意种,市药研所将派出3名科技特派员,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忙引进企业、药商帮助产品收购,免除大家种植的后顾之忧。”蒲盛才向村民承诺。同时,该研究所还将集中统一育苗,建一个集中加工点,提前与药商签订订单。目前,该村已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员从白术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方面开展了技术培训,正指导村民选种、育苗等工作,明年2月开始栽植。
(刘敏 唐维银 南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