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市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黎江国
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当地群众经常会看到一个年过六旬、面容憨厚的老人,头戴草帽、衣着简朴,脚穿普通球鞋,手拿帆布包,骑着老式自行车,长年风雨无阻、起早贪黑地奔波往返于城乡。他的感人事迹曾在县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无数人感动得泪流满面,都亲切地尊称他为“农民教师”。他,就是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德艺双馨的高级讲师—黎江国。
1979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班毕业后,黎江国在秀山县职教中心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38年。作为一名种植专业指导教师和科普工作者,黎江国秉承“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的理念,十分注重加强学生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带领学生开辟实训基地,同时积极下乡指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他的帆布包里总是装满授课需要用的教材、挂图、工具、肥料等物品,他的足迹行走踏遍了秀山县30多个乡镇、70余个村组。
为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黎江国坚持订阅《中国南方果树》和《农家科技》等科技报刊,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凡是引种栽培一个新品种和应用推广一项新技术,他都必须自己先进行试验成功了,才去推广和指导别人做。他的实验园经常吸引学生和农民前来参观学习,有的新生就是冲着黎老师上的种植专业课才来职教中心选读农业综合班的。他从科研部门引种栽培、繁育推广各种名、特、新、优良种100余个,坚持走到哪里,就把良种带到哪里,把科技知识传播到哪里。为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还免费把种子、苗木、肥料、农药和修剪工具等物品送给他们,据不完全统计,物资价值已达10多万元。
被聘请为秀山县首席科技特派员后,县内外的培训机构、农业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慕名请他去现场培训和指导。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先后参加了“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整村脱贫”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0余场(次),培训农民达100000余人(次)。经他教育培训过的学生和学员,有的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后成长为各级政府或部门的领导干部,有的回到家乡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代农民。《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风采录》、《当代党员》、《重庆法制报》、《武陵都市报》等报刊都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过专访报道。
三十多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结出了沉甸甸的累累硕果。黎江国撰写的论文《面向“三农”,发挥职业教育功能作用》,在中国职教学会工作委员会农林牧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农类专业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上刊发;论文《返乡农民工函授学历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体会》刊发在《科学咨询》上,得到教育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论文《关于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对学生评价新法的初探》在《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征稿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发挥专业作用,培养学生成才》被《秀山县绿证教育论文集》长期刊用。多次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奖先进个人奖、重庆市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全市教育系统“十大师德模范”、市(县)“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2017年重庆志愿服务季—“用心科普、用爱奉献”主题志愿服务中,荣获重庆市首届“最美科普志愿者”提名奖表彰。
用科技知识富脑袋,用特色良种富口袋。从青春年少到丝丝白发,秀山县内的土家苗寨、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黎江国老师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虽已年过六旬,但他毅然表示:只要还能走动,我仍将坚持把这样的足迹延伸下去,用科技星火,去点燃学生灿烂的明天,托起农民致富的希望。
(鲜丽华 秀山县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