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党员、一位“土专家”,20多年的时间,罗金太用脚步丈量着脚下这一方土地。从8棵龙眼树起家,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他的善举,感动着一方百姓,改变了一方土地。
10年时间总结8字“罗氏经验”
在朱沱镇,提起龙眼种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龙汇垭村的罗金太。见到罗金太,他正在龙眼种植基地里忙活着。“原来龙汇垭村交通不方便,全村人都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庄稼汉’的日子。”讲起以前的日子,罗金太满腹辛酸,那时的日子很苦,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
穷则思变,要改变贫困现状,罗金太一直在努力。1993年,罗金太在福建打工,听说厦门同安县的龙眼不错,便前往考察,花640元购买了8株油潭本龙眼树带回老家。
“结果死了6棵。”8棵龙眼树栽下没多久,就只剩下两棵了。到1998年,仅剩的两棵龙眼树真的挂果了。
提起初挂的果子,罗金太有些遗憾,龙眼树开花不多,果子大但是味不甜。此时的罗金太有些茫然,同样的种植方式,同样的田间管理,为什么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寻求答案,罗金太叫远在北京的儿子为自己购买了《龙眼品种与栽培》、《荔枝龙眼化学调控技术》等关于龙眼管护的书籍,自己慢慢研究。
修枝、管控,每个步骤都按照书本上的套路一步一步地来,并坚持每天不间断地写观察日记。通过分析,找到了答案。“不是我的方法不对,而是这些书籍只适用于沿海一带的龙眼种植,对于四川盆地根本不适用。”罗金太说,沿海一带的龙眼在11月底、12月初都能挂果,而在我们这些地区10月中旬嫩叶就老化了,淀粉含量达不到,花肯定分化不出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记录、摸索,罗金太终于总结出“肥水、修剪、调控、防冻”的8字“罗氏经验”。
2003年,罗金太将自己的龙眼送到泸州参加比赛,消费者都说好吃,卖到10元一斤,而泸州当地的龙眼只卖2元一斤。
接着,罗金太学会了嫁接技术。用两棵树的芽条嫁接了900株龙眼树。并历经数年试种,探索出龙眼管理法。对此,中科院石森友教授大为赞赏。
有了收获,罗金太种植龙眼的规模逐渐扩大,技术也越来越好。罗金太成了远近闻名的龙眼种植能手。
授人以渔共栽富裕树
在罗金太发展龙眼的同时,朱沱镇也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开始大力发展龙眼产业。
村民们积极性提高,可干着干着就没有了信心,原来,开始种植龙眼树时,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靠天吃饭”,收成都倚仗自然天气,遇到雪雨严重的年头,龙眼的果枝都全部被冻死了,到了第二年,花都开不了,由于疏于管理,虫害还特别多,龙眼产量特别低。
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群众中间开始有了“朱沱根本就不适宜种植龙眼”的传言。随后,一些村民开始毁树种植粮食。
“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大家共同富裕,”罗金太心里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看着村民们守着龙眼树一筹莫展,作为同村人,罗金太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承诺为村民提供一切技术支持。
每到春冬季节,是龙眼栽植和管理的关键时节,也是罗金太最忙碌的时候,乡村组织技术培训,他是全乡免费的技术员讲解员,自己的经验教训,总是毫不保留地告诉大家。对农户他总是有求必应,从改土、填槽、栽苗到防病治病,都不厌其烦的指导。有年长的农民看不懂说明书,罗金太便亲自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凡经他指点过的果农从未因技术问题影响果业的发展,凡经他帮助过的农户,全部都已脱贫致富。
名气大了起来,来找他“取经”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谁来找他,他都在自己的龙眼园里做示范,或者去他们的龙眼园现场察看、现场讲解示范。2014年,永川区农委让罗金太当朱沱镇几个龙眼园的种植技术指导员,还给他颁发了高级农艺师证书。“从一个没读过几本书的半文盲变成名副其实的‘土专家’,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罗金太说。
一个“土专家”究竟能有啥好办法呢?有人对罗金太提出了质疑。也有人劝他:“你把技术都教给别人了,难道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罗金太却说,朱沱镇这一片,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种植龙眼搞得好,按说很稀有应该卖得最好吧,但是数量太少、名声太小,外面没有人来采购,只能在镇街摆摊卖,一是不好卖,二是根本卖不出好价格。如果龙汇垭村甚至朱沱镇的龙眼产业发展起来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优特农产品,全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卖得快,价钱还好。不用讲很多大道理,我自己就是共同富裕的受益者。
罗金太的龙眼圆了大家小康梦
为了改良品种,罗金太着手培训一支龙眼嫁接队伍,对全镇不少龙眼树实行嫁接换代;平时以自家果园为课堂,挑选龙眼产业大户,结合实际和季节,进行实战培训;最后这些嫁接人员、种植大户又立足自家果园,提升龙眼产业的种植和管理。
几年来,罗金太的足迹遍布朱沱镇滩子村、水渡村、涨谷村、龙汇垭村,培训500多农户,嫁接改造老龙眼树1000亩。今年,罗金太又为每个村完成了100亩的嫁接任务。
“真是枯木逢春啊!”50岁的张焕林,早在1995年就种了1000株龙眼树,结果产果并不佳。见张焕林家庭困难,罗金太免费为他的果园嫁接。
而今,张焕林的龙眼每年为他创收10余万元,他还跟罗金太一起参加全镇的龙眼嫁接,成为罗金太带动发展起来的产业骨干。
龙汇垭村龙眼种植户樊仕容,由于技术不通、管理落后,龙眼生长很不理想,为此,急在心头,罗金太到该农户田地现场观看、查找原因,帮助解决问题,现在樊仕容的龙眼生势良好。
几年来,罗金太一直致力于龙眼种植示范推广工作,并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龙眼生产管理经验,默默无闻地为广大果农无偿服务,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提起罗金太,附近的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他是龙眼种植户眼中的“土专家”,是带领大家发展特色产业的致富能人,更是乡邻们眼中品德高尚的“贤人”。
(周舟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