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频道>

重庆科技报:创新引领发展 催生活力

发布时间:2017-11-0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推动创新?创新需要怎样的体制保障?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土壤养分?来听听党代表们有何见解——

  访谈嘉宾

  十九大代表、重庆四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会监事、应用分公司总工程师,团市委副书记(挂职)胡 栋

  十九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网络部网络专家 郭兰珂

  十九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分检车间化学分析操作主管 罗 莉

  十九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 王 越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根本,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创新提出的目标要求,说出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郭兰珂说,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提到强化基础研究,点到了创新的根本。“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取得技术上的单项突破比较容易,但要实现成果的井喷,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必须注重基础研究,夯实基础。

  这一观点胡栋深为认同。他说,如果创新是一个金字塔,基础创新就是源头创新。基础越广泛牢靠,越能支撑上端的应用创新和产品创新。可以说,基础研究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让全世界刮目相看。郭兰珂说,十九大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再次将目光聚焦基础研究,释放出积极的信号,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基础研究不是产品应用,有些成果要实现突破,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需要我们从体制机制、环境氛围各个方面着手,强化对基础研究的重视。”郭兰珂认为,除了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建立健全配套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

  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强化基础研究,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对此,胡栋认为,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强调应用基础研究,而且从创新源头到应用创新全过程强调,抓住了创新的前后端。其中,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关键联结点。“基础研究不是孤立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强调多年,说明这是薄弱环节。”胡栋说,报告提出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抓住了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重点。

  “技术创新能产生市场效应,企业才会有根本动力。”胡栋说,重庆工业基础雄厚,在推动技术创新上有较好的土壤,从传统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仪表工业,到新兴的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都急需应用上的创新。

  罗莉对此深有同感。“技术创新突破,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她说,这些年川维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与高校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企业主要产品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开发已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天然气化工技术2016年首次走出国门,企业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罗莉还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近年来川维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系列产品,产品分别获得美国FDA认证,连续14年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受到市场青睐,出口屡创新高,产品持续保持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郭兰珂十分关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他认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必须注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交通、医疗、农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比如重庆移动加快大数据建设运营,探索工业智造的应用示范;搭建5G开放实验,推动车联网应用创新;推行物联网开放平台,服务传统产业加速升级,都是培育新的产业链的积极探索,有助于经济创新发展。

  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企业依托创新成长为参天大树

  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倡导创新文化,注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企业依托创新从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胡栋认为,全社会应该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鼓励和引导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但还必须注重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保护广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在这方面,作为全市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沙坪坝已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王越表示,沙坪坝区以重点打造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着力通过完善机制、构建平台、引进项目,推动构造“高校+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生态圈。

  王越说,沙坪坝区在明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总体部署基础上,正加快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入驻奖励暂行办法,执行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实施办法、“沙磁英才计划”等相关配套政策,并根据创新实际需求提供政府服务。同时积极搭建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重庆大学城创新产业联盟”,促进高校科研技术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鼓励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市场化运营的研发平台。

  沙坪坝区还高度重视龙头项目的引领支撑作用,目前已经成功引进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碳化硅芯片、纳米银材料等一批科技类产业项目,涉及研发设计、新材料开发、检验检测等多个领域,科技创新呈现集群发展、提速发展的态势。

  抓住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

  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胡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45条、鸿雁计划等,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甘甜的水以及优良的土壤,为创新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王越表示,沙坪坝区围绕促进产业与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出“沙磁英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6类人才提供人才资助、项目资助和项目奖励等9项扶持,3年内最高可获个人及项目补贴总计818万元。目前首批命名的“沙磁英才”共13人,其中“80后”就有3人。

  罗莉说,相信随着十九大精神的落实,科技创新人才将迎来越来越宽松的发展环境,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蓄充足的人才力量。

  (重庆日报记者 何清平 罗静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