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浙江省地质学会协办的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于10月10日在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会议以“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助推绿色经济发展”为主题,近2300位国内外专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交通、能源、矿产、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减灾防灾科技发展等进行了广泛研讨,并邀请知名地质学家就当前地学前沿、热点、难点议题,作大会报告。主会场共计14个特邀报告。年会设立28个分会场,500余个专题报告在各分会场上交流。
10月11日上午,杨乐博士在第二十五分会场——“地学科普与大众传播方式研讨会分会场”作为第一个发言人,向大会作了关于“奉节国家地质公园中三维实景模型的科普性应用”的报告,通过展示VR与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兴技术实现奉节国家地质公园中的核心地质遗迹的科普价值;与会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VR、AR等技术运用在地质公园科普宣传,是突破传统平面式宣传的老旧模式,体验式科普传播的新趋势。
会员徐洪博士撰写的论文《不同受力状态下岩石破坏次声特性研究》、魏世玉撰写的论文《深水环境下输气管道位移监测解决方案研究》、吴国代撰写的论文《构造煤纳米孔隙形态对吸附势参数的响应》均被会议论文集录用。
本次年会所设立的分会场中,“推动减灾科技创新,保障民生发展安全分会场”与学会地矿专委会依托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九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息息相关,是重点关注领域。
在分会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当前各自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取得的突破进行了交流。其中,《四川茂县“6.24”特大滑坡灾害成灾机制与启示》对茂县滑坡的成灾机理进行了分析,将茂县特大滑坡定性为高位高速远程滑坡;《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w6.5级地震出发滑坡》向大家展示了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开展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情况,应用的调查方法及取得的成果;《高陡岩体压裂溃屈失稳机制研究》提出了危岩体压裂溃屈失稳机制的理论,并以南川曾子岩滑坡为例展开了分析讨论;《InSAR技术用于滑坡识别,监测与机理分析》、《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泥石流报警监测新方法研究》、《主动红外扫描技术与地质灾害监测》等报告介绍了当前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在报告结束后的专题讨论中,技术人员徐洪、魏世玉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就侏罗系陡崖如何调查、识别,群测群防工作如何更有效开展以及红外监测系统的监测精度与监测距离等提出了疑问,国际滑坡协会主席殷跃平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让大家受益匪浅。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学会会员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应用于地质公园中的VR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崭露头角,同时,让我会技术人员了解了当前地学领域的难点、热点,有助于我们把握行业发展动向,特别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我们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学会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