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深化职称评审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近几年随着中央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不断加强,并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职称评审社会化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我市非公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工程师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发展了大批非公企业和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入会。我会在调研中发现,因受信息、渠道等因素制约,很多基层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多年专业技术工作却没有职称,这种现象在非公企业尤为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工程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为更好地为会员,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我会从2009年起启动了非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截止2016年底,总共为近800家非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评审发证5077人(其中高级职称1029人、中级职称1700人、初级职称2348人)。同时为适应国外境外对职称证书认可的需求,对具有市职改办证书的工程技术人员换发了我会职称证书1084人(我会已共计发证6161个)。经过八年的摸索与实践,协会在非公企业中开展职称评审主要形成了以下经验和做法:

一、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的三个阶段

(一)主动争取、学习规则(2004-2008)。2004年起我会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在非公企业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没有结果。为了打开突破口,2006年到2008年,我会主动与市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了由协会负责职称申报、相关资料收集、基本资格初审等环节工作,市人才交流中心评审发证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相关评审标准和流程,积累了工作经验。

(二)试点探索、自主发证(2009-2011)。经过五年多的努力,2009年3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主要领导在听取协会工作汇报后,同意协会在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并希望总结出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来。由此协会按照国家和市职改办相关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了三年的试点探索。试点期间我会共评审通过2876人,为他们颁发协会双语职称证书。协会所评职称在市内外、境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在国外,由于协会评职称符合“专家评议专家”的国际通行做法,我市企业持协会证书顺利通过国际招标承接工程项目,为企业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

(三)正式行文、统一管理(2012至今)。在职评工作探索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市职改办于2011年下达文件将我会职评工作正式纳入全市职改部门评审范围,组建了重庆市工程技术高级职务市工程师协会评审委员会,对社会组织来讲这是第一家。2012年市物价局对我会职评收费标准和技术档案管理收费标准予以批复,进一步规范了职称评审日常管理工作。市职改办规定我会评审范围为“会员单位中的非公企业”,明确以转评的形式重新认定我会原来颁发的职称证书,并颁发市内通用职称证书。截至2017年上半年,有2244人顺利获得转评。

二、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的具体做法

事前准备:①成立职评领导小组、设立职评办公室,负责承办申报材料初审以及各项职评日常工作;②走访市职改办、市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学习评审经验;③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办法》、《工作程序》、《工作规则》、《收费标准》等管理办法并编印成册;④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⑤开展试点。协会在单位会员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对63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中级职称资格的试点评审。

规范评审:首先由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初审合格材料事前分别报送高评委成员审阅并提出意见。召开评审会,参会高评委原则上不少于7人,评委对申报者的政治思想、学历资历、继续教育、专业技术经历能力、业绩成果、论文著作等方面情况按申报级别标准逐一评审,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赞成票超过2/3者方为通过。

公示存档:评审会结果在协会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听取意见,收集反映,无异议者发放职称证书。协会明确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评审合格者的申报、评审、评委意见等资料并归档保存。

宣传推广:社会组织开展职称评审是新生事物,部分单位不了解不认可。针对这种情况,我会主动向市科委、科协、民政、建委、交委等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2014年中国科协对协会职评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重庆市工程师协会开展非公企业工程技术职称评审的研究课题报告》。上海、深圳、广州、山东、山西等地的工程技术团体先后到我会进行交流访问,学习相关经验。

创新探索:本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精神,我会在原有职称序列基础上探索性地开展职评工作。2016年我会破例对9名大足区石雕石刻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职称评审,其中获得“石雕工程”高级工程师的刘能风是业内公认的石雕行业领军人物。

三、对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化职称评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社会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十分必要且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科技体制改革、社会治理改革等重点部署深入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学会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符合学会组织自身的特点,符合人才社会化评定潮流。科技社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人员集中、智力资源雄厚、地位客观中立等特点,是政府相关部门职称评定职能转移的合适承接组织。科技社团开展职称评定工作,能够更加广泛地覆盖全社会就职于不同性质单位的科技人才,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更加符合国际通用做法,为实现职称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能够更加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

二是公开、公正、透明的规范化运作是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生命线。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自律、自立发展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等原则,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要规范实施环节、保障环节、管理环节、监督环节和服务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结果经得起检验,让政府部门放心、让科技工作者满意。

三是提升学会能力是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基础。学会要履职尽责发挥好科技社团作用,必须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推进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坚持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办会,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学会能力,积极争取承接更多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重庆市工程师协会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