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代德奎:让红心猕猴桃成为老百姓致富果

发布时间:2017-10-10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武隆区红心猕猴桃科技种植大户

“老代,你种的猕猴桃个头这么大,硬是要点技术才能种出来哟!”在武隆区火炉镇徐家村徐家6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当地村民朱绪伦特地来向老代“学艺”。

朱绪伦口中的“老代”,名字叫代德奎,是武隆区火炉镇的红心猕猴桃科技种植大户。

意外闲谈造就种植梦

望着如今成片的猕猴桃,代德奎迫有感慨。

2006年,正在山西当木工的代德奎,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聊中,得知一种名为“中华红心果”的猕猴桃因果肉细嫩、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清爽,营养价值丰富,经济价值十分可观,每市斤更能卖到30-40元。

回到宿舍的代德奎“心动不已”,“我们老家的野生猕猴桃遍山都是,又好养又好卖,应该适合猕猴桃种植吧?”反复对比红心猕猴桃和家乡野生猕猴桃,从营养成分、经济价值、个头重量等再三考虑,代德奎越发觉得“有戏”。

机缘巧合,代德奎结识了当地一红心猕猴桃种植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学到手。从那以后,代德奎的白天在工地上做木工,休息时间却全都耗在了朋友家中,从施肥、插苗到除病害,他将红心猕猴桃种植的门道摸了个透。

下定决心实施创业梦

2009年,经过反复的考察,代德奎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园付诸实施,而此时,一个好消息让代德奎喜出望外: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政府启动回乡创业补助基金政策。

五月,初夏的阳光铺洒大地,代德奎开始正式着手回乡创业计划。首先,他将家乡的土壤送去检测,发现其PH指标符合红心猕猴桃种植要求;按照滕蔓系植物的生长习性,家乡的水分、阳光都充分符合标准。

说干就干,代德奎以1亩600元/年的价格从乡亲手中租赁了50亩土地,并引进9000余株红心猕猴桃幼苗进行栽种。

“那时候,天气特闷热,树苗全得靠自己栽种。”代德奎说,不到十天,所有的树苗栽种完成。

眼瞧着成片的猕猴桃“安家落户”,当地村民却各抒己见,不看好的声音最为强烈。

下定决心就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腔热血和干劲,代德奎依然“我行我素”,向政府申报方案,获取资金补助,并时常向当地农委技术人员取经。

不忘初心带动致富梦

在取得了一定的种植成效后,2010年,代德奎和村里其他几个农户成立了猕猴桃水果种植合作经济组织。

2012年,栽种红心猕猴桃的第三年,土地租借、基础设备和树苗成本,代德奎就投入60多万,而地里“入不敷出”的现状让当初看好的村民垂头丧气。

“当时,我确实没有底气,有放弃的念头。但看着猕猴桃生机勃勃的样子,让我想起栽种它们的初心,脱贫致富。”代德奎,是个有恒心的人,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韧劲,2013年终于得到回报:产量1万多斤,收入20万元。

“虽然还没回本,但我看到了希望。”2014年收入20余万、2015年收入50余万元……

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代德奎红心猕猴桃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之后,他也不忘曾经的诺言,慷慨地将技术教给当地村民,并时常向他们传授经验,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如今,在代德奎的带动下,当地已有50多户抱团共同创业,红心猕猴桃产业也扩张到1000余亩。

(黄河春 吴乡穑 武隆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