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渝北区“冉隆全牌梨”荣获金奖。10年前,冉隆全还是一个陷入困境的建材厂商;10年后,一个国家级品牌以他的名字命名。
流转土地 大湾石院觅商机
2006年,冉隆全还在老家鸳鸯片区做着自己的建材生意,但是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原因,效益并不好,因此他萌生了改行的想法。经过和家人商议,他决定到农村去寻找蕴藏着的商机。2006年下半年,土地流转的政策传到了冉隆全的耳朵里,他顿时觉得自己一直寻找的机遇终于来了。
大湾镇石院村二社,成为了冉隆全逐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承包了近百亩的土地,种植一种名为“翠冠”的梨子。“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全凭一腔热情以及家里人的支持,所以第一年结出来的梨子又小又涩。”一年辛劳获得的梨子却不尽如人意,就像是给冉隆全泼了一盆冷水。
专研技术 科学种梨出成效
“第一年的经验告诉我,搞种植光靠热情是不行的,关键是技术。”冉隆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后,便专门去向本村富有种植经验的老农请教。同时他还购买了大量关于种植技术的书籍,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识,试图以知识的力量来改变梨园的现状。
经过冉隆全的努力,梨园的收成从第二年开始有了变化。“第二年我发现梨子的个头变大了,味道也更好了,这无疑加强了我的信心。”就这样,冉隆全花了5年的时间,培育土壤,嫁接改良梨子的品质,终于在2012年试种出了“冉隆全牌梨”雏形。石院村二社位于大湾镇与茨竹镇的交界处,冉隆全的梨园常年向阳,能够采集充足的光照,加之气温常年较低,昼夜温差大,更利于梨的糖分积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精心的栽培方式终于孕育出了一种汁水饱满、入口甘醇、清脆化渣、皮薄核微的“冉隆全牌梨”。
口口相传 打造有机梨品牌
“有了产品还不行,我想要把它做成品牌,甚至名牌。”有着品牌意识的冉隆全在2014年注册了商标,并且成功申报了绿色食品,打算把“冉隆全牌梨”做成有机食品。“做成有机食品以后,我的梨子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据冉隆全介绍,目前梨园面积在100亩左右,梨树进入生产期以后亩产值可达1.5万元,年产值可达150万元。这样光明的前景没有冲昏冉隆全的头脑,他没有忘记给了他诸多支持的石院村乡亲。
在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冉隆全说,他在那里参会4天,第一天当地市民来参观时对他的产品进行咨询,“那些市民问我多少钱一斤,我说15块,他们说太贵了,所以第一天只卖出去10斤左右。但第二天那些买了梨子的人带了更多的人来买,丝毫不觉得价格贵了,他们说我这梨子的味道口感,值得起那个价格,所以最后得到了金奖,这的确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回馈村民 小康路上共前行
石院村的常住人口大多是老人与小孩,青壮年几乎都在外务工,除了种好自己的庄稼,石院村的村民很少有其他收入。为了回馈村民长期以来的支持,冉隆全聘请了数位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乡亲对自己的果园进行日常管护,同时聘请其他村民进行除草、施肥、采果等工作,每年可为石院村提供400余人次的就业机会。
据冉隆全介绍,他今后将继续深耕自己的梨园,进一步提升梨子的品质,同时争取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尹梁宇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