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张福均:茨竹十里荷塘种香人

发布时间:2017-08-2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张福均,现任茨竹镇同仁村党总支书记,2017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他一手打造的茨竹莲藕基地被纳入重庆市首批农村科普“十强十佳”项目。

茨竹莲藕基地东靠川渝工业园区,南临放牛坪观光度假区,西靠偏岩古镇和金刀峡风景区,北接华蓥山佛教圣地,距茨竹场镇10公里,是渝北区十大农业产业基地之一。“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盛夏时节,茨竹十里荷花次第绽放,吸引了不少游客。漫步在河道边、堤坎旁的人来来往往,或用手机或用相机拍下与荷相融的一幕。游客们都为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惊叹不已。

回乡创业,机遇降临有准备的人

张福均,是土生土长的茨竹人,18岁就外出打工,为人勤恳的他先后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做过建筑、铝塑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知识。2008年,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从外地回到了重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有从事老本行,在主城区承包土石方、堡坎等工程。2011年,茨竹镇推进以创业促发展促就业战略,着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产业资金扶持等方面配套出台了很多创业政策,大行鼓励发展。一时,回乡当“地主”、发展农业项目开始在渝北边缘小镇盛行。获悉这些,同时也带着不愿再一次外出打工的念想,他与镇、村两级干部取得了联系。得知镇政府特别希望那些从茨竹走出去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眼界开阔、有新观念并有一定技术和资金的人士回乡发展时,张福均内心一震。在家乡创业好政策的感召下,他承包了十来亩土地,修建起良种兔场1000余平方米,月产肉兔1000只,月销售额3万余元,纯收入5千余元。尝到甜头后,他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同时,也更坚定了在涉农产业方面大做文章的信心。随着各项政策兑现,张福均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搞起了荷花观赏、莲藕栽种、苗圃等项目,所属员工也由最初不折不扣的夫妻店发展到常年固定15人。张福均始终坚信:“有政府的扶持,有业主的带动,有社会的关心,我相信现代都市农业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明亮”。

勇于探索,“十里荷花走廊”规模初显

2012年,茨竹镇按照“一城三区一走廊”的发展规划,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创新“乡村旅游+特色农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开始实施十里荷花走廊项目。按照规划,该项目以莲藕种植与观赏荷花为载体,围绕“都市休闲娱乐,生态旅游观光”主题,建成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教育、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助力渝北美丽乡村的建设。对此,张福均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深厚兴趣。经过不断的拼搏和努力,公司渐成规模,2013年他在兔场边租了60亩土地种植花卉、观赏性莲藕,还开挖了鱼池养一些特色鱼类,办起了农家乐。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始终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谈到家乡的变化,这位汉子眼神中流露出最多的还是对家乡发展的无限关切:哪一年村里群众的钱袋开始慢慢鼓起来;国家什么时候取消的农业税;村里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路不湿鞋的……。每每看到有新的发展、新的进步就感到特别自豪,同时也觉得自己应该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4年,他又租用了100多亩良田,种植了良种藕,当年产莲藕25万斤,推出了荷叶茶等农业加工产品,成功举办了摸鱼节。2015年,他将兔场转为了生产用房,想方设法将莲藕种植基地扩大到了300余亩,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十里荷花观赏节”、钓鱼比赛、篝火晚会等活动。一位看似普通的农村子弟,却带领着他的农民兄弟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征程上高歌奋进,这个年青人凭自己良好的素质和惊人的胆识,搏击风云,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奋斗轨迹不断展示新一代农村青年的风采。

高歌奋进,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2016年,“十里荷花走廊”实现长度约5公里,面积3000亩规模,分为碧叶荷塘、多彩莲池、荷塘涟漪和荷堤果香四个区域。栽植观赏性荷花12个品种200余亩,有休闲鱼池200亩,种鳅繁育基地100亩,种植贵妃枣150亩。随着核心区观光步道、观景亭、观光长廊、停车场、景观绿化等设施不断完善,张福均的最美荷塘正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穷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游客可远观无穷碧绿,可近探鱼戏莲叶,香气绵长,其乐无穷,让人流连忘返。以荷为媒,面对游客络绎不绝来到荷园观赏游玩,在自家“农庄”饱和同时,周边老百姓靠“豆花饭农家乐”每天收入也在2000-3000元!

“我们这些被扶持起来的小老板,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会带动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重新就业;同时也会影响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使他们由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张福均讲道。进入10月,是开始采藕季节,“我们藕一天挖得到6角钱一斤,一天挖下来,挖得到300多斤,一天下来有200来块钱,全年收入大概有个4万多,觉得还是可以。”当地群众如是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张福均先后慷慨解囊扩建了本村10条人行便道,同时对村人行便桥进行了改修,切实为辖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还为11户饮水困难家庭引进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满载期望,不断前行

对张福均回村发展,同仁村全体村民是充满期待;作为承载未来希望的土地,张福均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确定回来发展的那一天开始,在村里时常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每个重点环节他都亲自过问或者坐阵现场亲自指挥,那段时间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走遍了现场的每个角落,经常是早出晚归,其工作热忱让人钦佩。从2011年回乡创业开始到现在,张福均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现重庆康正顺元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了一家占地400亩,集休闲娱乐、种植、养殖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企业。

看项目繁花似锦,展未来景致如画。对未来的发展,张福均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表示,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到农业企业体验农趣会成为一种时尚;随着南北大道的建成通车,到荷园来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同时基于互联网加的模式,将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且动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都会给农企“土货”带来浓浓的商机,让还徘徊在创业边缘的年青人看到希望。他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帮扶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路会越走越宽广,基地发展会越来越壮大,明天会更加美好!“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带动发展”是双赢、致富之路。

(渝北区科协供稿 作者:郑溪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