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江区科协针对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覆盖面不广、活跃度不高这个难点,以深化“科创中国”建设为抓手,构建“123”工作体系,接长科协组织服务企业手臂,赋能产业发展,助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建强“一套机制”,凝聚协同推进新合力。黔江区科协坚持“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协同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学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高位推动。黔江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科创中国”及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多次召开群团改革推进会、联席会、专题会,了解“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坚持部门联动。黔江区组建了由区科协、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等23家区级部门、30个乡镇街道组成的“科创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专班,汇集整合产业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政策20项。坚持示范带动。黔江区坚持培育一流学会和发挥学会作用两手抓、两促进,出台《黔江区学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先锋榜”激励方案》,培育了区科创协会、区老科协、区农学会、区金融学会等创新争先学会8个。目前,全区学会组织开展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服务1170人次,受益企业、机构417家,达成合作意向457项、落地项目97项。2022年,科瑞南海制药“癃清胶囊新产品开发”成功申报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系渝东南各区县首次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完善“两张网络”,探索创新服务新路径。黔江区“线上+线下”相结合,建设“跨单位整合、产学研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性科技服务系统,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质量。织密线下服务网络。黔江区科协会同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10多个区级部门召开推进工作会,确定了“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建模式,建立产学研驱动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以正阳工业园区科协、区科创协会为联络服务点,包括10多个区级相关部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重庆食品研究所、重庆工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梦享佳软件、菲力莎科技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整合组建综合性科技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家,国家级双创平台数量达到6家,科技型企业达到615家,3项指标位居渝东南片区首位。强化线上服务网络。依托黔江区企业云平台,实现政府、孵化平台、企业三级联网,发布企业科技需求及产品等。依托企业技术研发评估系统、创业活动智能服务平台等9个线上服务系统,提高了科技型企业办事效率。
实施“三项行动”,塑造科创赋能新优势。以专项行动为牵引,最大限度发挥智力资源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四百”专项行动。结合区情实际,黔江区科协制定了开展助力“三农”工作“四百行动”科技志愿服务方案。组建30支“科技服务队”,各类企业和科技园区科协组建行业型“技术经理人团队”,遴选10个重点产业领域,组织百名专家深入百家企业,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共组织各级学会15家、专家135人次,对接服务企业68家,推广新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51项。开展智库能力提升行动。黔江区科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产业强区”“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主题,邀请谯仕彦、王树新等院士专家就畜牧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考察指导,邀请市高企协会实地指导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家。开展《关于渝东南生态发展与脱贫攻坚创新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机制及作用发挥》《全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等课题研究,获立项省部级调研项目3个。围绕“四城建设”、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撰写了《关于加快培育玻纤产业体系推动黔江经济的发展建议》《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律对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启示》等咨政建议7篇,获得区委、区政府肯定。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黔江区科协牵头开展“为、助”行动,全区23个责任部门履职尽责,在完善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推进顺利、初见成效。出台了《黔江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等政策文件,为40余家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筹集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
市科协战略发展部、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