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何伟 张彤禾夫妇访问课堂内外

发布时间:2018-03-14 | 作者:课堂内外杂志社 | 编辑:石金熹

3月8日,著有“中国纪实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的美国作家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携妻子——美国华裔女作家LeslieT. Chang(中文名张彤禾)来到重庆,与课堂内外教育专家共同探讨青少年写作能力培养。

课堂内外教育科技公司总经理赫学颖、副总经理兰单对何伟夫妇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何伟先生与张彤禾女士熟练的中文,以及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也让本次交流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

谈及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何伟先生回忆,他曾在普林斯顿修读英语文学与创意写作,受老师迈克尔·斐的影响,对非虚构(记实)写作认知加深,并逐渐爱上它。1996年8月,他以支教的身份在重庆涪陵这座江边小城生活了两年,一边当老师,一边学汉语。“支教结束后我正计划去做记者,当时普林斯顿的老师和同学都写信来鼓励我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所以就有了《江城》。”

张彤禾女士在哈佛大学修读英文与美国历史,曾在《华尔街日报》工作了十年。“记者很有压力,有时也给我带来不安,各方总希望报道负面,如工人是如何被压迫的等,但真实往往不一定是负面,我想把最真实的呈现给读者,于是我就开始去调查东莞女工,并离开了《华尔街日报》,最后完成了《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被问及如何帮助青少年提升写作能力、学会记录真实?何伟先生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为例,“我读小说时,会经常带着疑问去读,一个故事为什么会从这里开始,为什么又会在这里结束,为什么在这里要安排这个人物角色,建议小朋友要多读,而且多思辨。另外,家庭因素影响也非常大。我父亲是社会学家,他经常会去挖掘一个陌生人的生活背景,并且对方乐意回答。我们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鼓励孩子多走出去,多观察,多与他人交流,然后记录整理,这就是一篇很朴实的文章了。”

张彤禾女士则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但不足的是中国老师往往给孩子培养一种固定思维,模版化、套路化写作教学,其实老师只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形容、描述,如何思考就可以了。她说,现在美国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教学理念,叫做体验学习,比如地理课学习岩石,除了了解它的物理存在,还要了解其审美意义、使用价值,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学习。

如何让研学更有意义?何伟先生以记者的角度表示,让学生在研学之前多做一些准备,设计一些问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研学。研学不能只是走走看看,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民情,了解当地社会问题。

(课堂内外杂志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