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科协要闻>

重庆市三个典型入选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先进

发布时间:2025-04-07 | 作者:市科协宣传文化部  | 编辑:刘露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2024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其中,科技志愿者30名、科技志愿服务组织29支、科技志愿服务项目30个、科技志愿服务点10个。由我市推荐的3个典型榜上有名——重庆市巴南区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志愿服务队唐元华入选最美科技志愿者,红医亮“健”科普团队入选最佳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九色光”儿童减防灾科普行动入选最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唐元华作为高级农艺师和重庆市巴南区农技联合会秘书长,是一名科技助农先锋。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主导培育的“鱼洞乌皮樱桃”获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创新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破解樱桃烂果难题,推广种植面积达9.15万亩,年产值超6亿元。指导建成万亩梨、樱桃、香桃等特色基地,累计开展农技培训360余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次。撰写科普文章260余篇,拍摄《大棚种植乌皮樱桃》等8部专题片,组织“全国科普日”活动惠及数千农户。先后获“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最美志愿者”“巴南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奖项,年逾花甲仍奔走在科技助农一线,用半生坚守书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答卷。

红医亮“健”科普团队由程天民院士题名、陈济安教授领衔,依托“一体两翼三融合”模式,致力于打造军民融合科普高地。团队联动二十余家共建单位,凝聚百余名军地专家、学生志愿者,以“校地+军地”双驱创新健康科普。深耕基层,年均开展“守护开学季”“健康教育进社区”等活动50余场,惠及学生、居民超万人,两次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示范活动;研发微步有约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吸引20万群众参与线上科普活动。首创“大手牵小手”科普研学,带领数百名中小学生走进实验室,探索健康科学;开设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培养200余名大学生走进幼儿园宣讲100余场。自主研发微信平台矩阵,搭建“全军健康教育中心官微”等权威渠道,让健康知识触手可及。

“九色光”儿童减防灾科普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通过沉浸式防灾科普活动提升青少年及家庭灾害应对能力,累计开展生存训练营201场,组织1575名志愿者服务11467个家庭,2024年扩展至巫山等6个区县,赋能6家社会组织举办126场活动,惠及21000余名儿童 。项目创新设计“腹部冲击急救”“AED使用”等六大安全体验游戏,以趣味互动教授急救技能,如模拟心脏骤停救援、团队协作逃生等,有效激发儿童学习主动性。通过普及AED设备和急救培训,儿童异物梗阻正确处置率从10%提升至70% 。构建五社联动机制,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及公益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累计在53所学校、12个社区开展演练。采用“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发放应急手册超万册,科普视频播放量达到10万次以上,为增强公众科学防灾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市科协积极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支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提升服务质效和社会影响力。下一步,市科协将团结动员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科协贡献。

市科协宣传文化部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