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及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精神,深化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3月29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科技馆与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重庆科技馆项目正式开课。来自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重庆市清华中学校的老师及12名“雏鹰学员”齐聚重庆科技馆,开启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实践创新的探索之旅。
开课首日,学员们通过“理论启发+动手实践”沉浸式学习模式,在真实环境中锤炼科学思维,激发创新热情,为后续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员们“走进科技馆”,了解科技馆的基本情况及其科学教育资源与实践场景,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带领学员们了解AI模拟人类思维解决问题的机制,阐释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去提升学习和成长的质效,并通过“讯飞星火大模型”,体验AI生成诗歌的创意边界以及“AI歌手音乐会”,感受人机协同的艺术魅力,借助“AI文具”设计个性化机器人作品。同时,大家在“光污染的研究背景”专业课中,从环境光学、城市生态、健康人居等跨学科视角进行学习,系统梳理课题研究背景、技术路径与预期成果,建立科研思维框架。
雏鹰计划重庆科技馆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注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采用“课题研究+实践学习”模式,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培养学员87名,开展153场教学活动,形成7项研究成果,并获4项知识产权保护及9项科普作品奖项。2025年,项目依托重庆科技馆资源优势,开设“城市光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控”专项课题,学员将于3月至11月期间通过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及探索实践,深度参与科学探究,最终形成创新性成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作为重庆科技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举措,项目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为青少年打造真实实践平台,帮助其在真实场景中提升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未来,重庆科技馆将持续深化“雏鹰计划”内涵,以该项目为支点撬动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青春活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后备人才根基。
(重庆科技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