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

翟婉明:创新理论引领高铁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8 | 作者:网络综合  | 编辑:明毓琳
640 (3)

“中国高铁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发展,我们更大的目标是让中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的发展。这是我的梦想,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翟婉明

呕心沥血:艰难旅途铸就铁路梦想

他,是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1981年夏,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年轻的翟婉明带着西南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江苏靖江踏上了开往成都的求学列车。然而,这场本应充满喜悦的旅程,却因大雨连绵导致宝成铁路塌方,火车不得不绕道而行,原本两天一夜的车程被拉长至四天三夜。面对火车上人满为患,一路颠簸与拥挤,让第一次坐火车的翟婉明陷入了沉思:自己所学的专业正是轨道交通相关,能否让我国的火车跑得更快一些,让乘客坐得更舒适一些呢?这次难忘的火车之旅,让18岁的翟婉明心中萌发了改变中国铁路落后面貌的理想抱负。

入学后,翟婉明一头扎进轨道交通的世界,终日辗转于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翟婉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硕博学业,成功迈入了铁路交通科研的前沿领域。

求学至今,翟婉明亲眼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伟大变革,而他自身也在向着心中的理想不断迈进。

科研攻坚:创新理论引领高铁发展

在一次活动现场,翟婉明回顾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990年以前,中国铁路时速才八九十公里,在经过6次大提速后,中国铁路速度有了质的提升。” 他介绍道,2008年8月1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正式开启了高铁时代,实现了中国铁路的历史性跨越。回溯高铁发展史,翟婉明感慨万千,充满自豪:“从2008年到现在,16年的时间,中国已建成4.5万公里的高铁,超过了除中国以外全世界其他国家所有高铁里程的总和!我们还是高铁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伴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翟婉明的脚步几乎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铁路线。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是他长期研究的方向。过去,传统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将车辆和轨道分开研究,难以解决复杂的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问题。针对这一局限性,翟婉明在读博士时大胆提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首次将车辆与轨道进行一体化研究。这一全新理论体系后来被称作“翟模型”,成为了国内外轨道交通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高铁速度不断提升的重要理论支撑。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翟婉明和团队常常挑灯夜战,在现场布设测试系统,第二天又接着展开行车测试。他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他构造的高效求解复杂大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翟方法”也被国际同行广泛采用。

然而,辉煌的背后是无数困难和挑战。中国高铁建设面临着没有建设标准、地形地貌复杂、运营环境严苛等诸多难题,其难度之大,世界罕见。但翟婉明从未退缩,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授业解惑:培育人才传承铁路精神

在科研的道路上,翟婉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翟婉明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百忙之中,他愿意与学生从家常聊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对铁路发展的看法。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一片求学之心托举起来。翟婉明办公室的门早晚都开着,他办公室的灯常常深夜都亮着,节假日也照常工作。有时候就连大年二十九,学校空得寂若无人,外边已经张灯结彩放鞭炮了,他也要在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才肯走。学生们说:“办公室就是翟老师的第二个家。” 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的学生一定要学习态度端正,没有功利心,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这是翟婉明对学生们的期许和要求。在指导学生方面,他从不吝惜时间,对每一位学生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治学严谨、专注细节”,是翟婉明向学生提出的学术要求。“从论文的逻辑性、章节题目的拟定、文献综述的引用规范到公式中字母字体字号、图表演示方式,翟婉明每次都认真批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要耐下心来肯坐冷板凳”,翟婉明时常告诫学生,“科学研究环环相扣,大意不得,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小差错,却可能导致整个逻辑链条的彻底崩塌。” 以翟婉明今日之声名成就,其实大可不必每日这样埋头工作。但他始终不忘初心,铭记着自己科研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割舍不下“交通天下”的强国梦想,依旧不辞辛劳、努力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2018年,翟婉明牵头负责的项目成功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0年,翟婉明牵头完成的科研成果“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基础研究”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下,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本人2021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同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2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23年翟婉明牵头负责的“现代铁路动力学与运载安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他同年当选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正是这份披荆斩棘、脚踏实地的精神,使得翟婉明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助推全国铁路6次提速及高速化发展,引领中国高铁冲向世界!

坚守初心:践行科学家精神

翟婉明还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他认为,“用科学研究反哺教育教学,不仅可以带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提高育人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推动专业教育发展。” 

他围绕自己研究创建的新理论,亲自撰写教材,开发出独有的硕士生课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博士生课程《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这两门课程设立20多年了,但每一次授课都会有新变化,因为他会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用于教学中。他的课常常一座难求,相关专业的同学纷纷慕名“蹭课”。“教师是美丽的职业,我很享受这样的职业。学生是老师的延伸,他们在工作中开拓,投身大交通事业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这正是翟婉明的心声和期许。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翟婉明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给出了最好的答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这正是科学家精神的体现。

来源:网络综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