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科协改革>

“渝” 跃潮头,山城 “智” 变

发布时间:2025-02-05 | 作者:中国科协之声  | 编辑:刘露

地方风采

一直以来,各级科协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政治引领,锐意深化改革,大抓基层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实效。我们开设【地方风采】专栏,旨在介绍典型案例,展示各地科协特色亮点活动,交流经验。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2024年,重庆市科协全力推进改革,努力打造了“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一起来看 →

对构齿轮——中国空间站的“关节”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月球上的第一片树叶

听音辨血型——血型检测“留声机”

……

这是由

中国科技馆与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协

牵头共建的全国首个

“科普创新实验室”

展示的一批炫酷科普作品

与此同时

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

《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重庆在推动西部地区科普事业

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重庆市科协以打造“创新争先建功新重庆”品牌为总抓手,纵深推进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着力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科协组织的体系化、社会化动员能力和“四服务”质效,人才资源加快汇集,创新动能集聚成势,科普活力持续涌动。

以改革为牵引,共塑科创“新生态”

“重庆这片热土,我没有白来;跟着共产党,我的一生,没有白过。”2024年4月26日,在2024年重庆市弘扬科学家精神百场宣讲首场示范宣讲活动中,98岁高龄的郑惠连教授讲述了她为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矢志奋斗的人生故事,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重庆市科协打造“科技春雨”工作品牌的一个感人场景。2024年3月,重庆市科协印发《实施凝心聚力建功行动打造“科技春雨”品牌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市科协组织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理论宣传、舆论引导、政策服务等工作。

方向已定,系列行动渐次开展;蓝图已绘,各项举措稳步前行。

举办重庆科技人才专题研修班;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分团12个,汇聚宣讲成员203人,开展主题宣讲146场次、受众达5万余人次;争取中国科协在渝举办“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巡展,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主题展等活动;联合重庆市教委出台《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若干措施》,启动首届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活动;汇编《身边的科学家》报告文学集;举办第四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吸引全市50余所高校参与……

1
2

第四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现场。

一场场“精神之旅”,让科学家故事广泛流传、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在强化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的同时,重庆市科协还着力集聚高端人才、汇聚智力资源,服务科技工作者成才建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活动、“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活动、“科学与中国”重庆行活动、世界青年科学家重庆高端对话会……

一个个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也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了解重庆、留在重庆。

3

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世界青年科学家重庆合作对话会在重庆举办,70余名海内外青年科学家代表来渝参会。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改革”二字贯穿其中。

2024年,重庆市科协持续迭代升级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全市科协组织紧盯2025年全面建成示范区的时间节点,坚持倒排工期、分类推进,协同推进“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努力塑造了不少“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以科创为动能,共促发展“新局面”

2024年11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电视擂台赛在重庆举办。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陕西赛区、重庆赛区、北京赛区和江苏赛区的4支队伍斩获金银铜奖。

据介绍,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性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本届大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引导来自全国31个地方的2万多名企业科技人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开展创新活动。

总决赛在渝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团队和创新人才来渝交流,为重庆科技创新布局和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首次设立了大赛成果转化组,更加注重成果的转移转化。截至目前,本届大赛累计促进企业获得专利数1551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654项,项目在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项目通过创新方法获得的经济效益已达210亿元。

以创新为动能共创发展新局面,重庆市科协全力架“桥梁”、织“纽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立足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需要,重庆市科协遴选15家学会组建“市级学会助推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示范团”,引导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创新资源优势,与企业精准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年来,各学会积极行动,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如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帮助头部企业寻求技术方案,加快新车型研发;重庆市电子学会组织专家深入区县调研制造企业,助力转型升级;重庆功能材料学会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对话合作等。

重庆市科协还紧紧抓住2024重庆市科协年会这一契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卫星导航产业等汇聚创新资源。在年会中,市科协争取到中国科协的支持,邀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全国学会的领导、专家来渝,赴相关区县、园区、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和需求对接,实现产学研合作,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2024年重庆市科协年会现场。

不仅如此,重庆市科协举办“科创重庆”双月论坛,支持市级科技社团举办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活动380余场次。从密切科技工作者联络服务,到延伸链条接长服务手臂,重庆市科协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聚焦产业需求,奋力开创重庆科协事业新局面。

以科普为基点,共启未来“新篇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能造房子、修桥、造路?”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

2024年12月30日,在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以《低碳发展的新策略——生物建造》为题,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吸引着同学们走近科学、热爱科学,“燃”起对科学精神的热情和向往。

5
6

在重庆市江北区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上,刘汉龙院士为青少年进行科普讲座。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重庆市科协以打造西部科普中心为牵引,深入实施科普惠民建功行动。

2024年4月,中国科协与重庆市政府共同印发《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西部科普中心,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7%,保持在西部地区前列。

锚定目标,重庆市科协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35项重点任务。市科协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共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馆、重庆大学共建国内首个专注前沿科技成果科普化研究的科普创新实验室,与四川省科协联合举办西部科普中心建设系列论坛5场,为全市科普能力建设注入硬核动力。

联动川渝,辐射西部。重庆市科协联合四川省科协举办第二届川渝科普大会等科普活动,协同内蒙古自治区科协举办西部地区科协科普联盟交流培训活动,牵头发起举办首届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网络联赛,在西部地区公众中掀起讲科学、爱科学热潮。

协同联动,在推进全域科普上下功夫。重庆市科协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科技活动周、“健康科普365”、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等工作。

同时,大力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服务中小学校师生3.95万人次,中国流动科技馆重庆巡展项目服务市民23.94万人次;管好用好36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累计开展田间试验示范80余项、技术辐射面积60万余亩,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此外,重庆市科协不断塑造“科普重庆”大品牌,出版发行《数字化变革知多少》《科技热词新词知多少》《银龄智慧生活知多少》等3册科普图书,组织编写《知识产权知多少》《先进材料知多少》等科普图书,谋划“党建·科普重庆”应用,构建应用场景方便群众精准获得科普公共服务。

7

推出“知多少”系列科普图书。

同时,精心组织“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全市共开展活动4500余项。举办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重庆市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活动、广泛开展银龄科普活动……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广大群众与青少年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汲取科普知识,感受科技魅力。

经过不断努力,西部科普中心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科学知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满足公众的高质量科普需求。目前,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62%,位居西部第一。

重庆市科协将坚持干字当头、争先进位

有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着力塑造具有科协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更好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奋力投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贡献科协力量!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