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是万盛经开区南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乡镇卫生院二十余年,带领全院职工扎实工作,努力进取,积极探索,有效提升了门诊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了辖区群众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诠释着一名基层“三长”的使命和担当。
以坚守为石,筑牢学习之基
为保持业务工作中的优秀状态,杨静始终坚持钻研中医技术,他总是把“不学习就要落后”这句话挂在嘴边。为提升专业技术,他积极参加清华北大管理班、市卫健委组织的国家级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班,坚持订阅《中国中医药报》《全科医师周刊》等医学杂志与同事们分享学习,不断丰富临床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管理技能和临床医学前沿知识。夜幕降临的夜晚,人们热衷于刷抖音休闲的时候,杨静却在孜孜不倦地整理他的学习笔记,为做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而努力进取。在他的带动下,全院营造了愿学、爱学、肯学的氛围。不少同志坚持每天学习一段时间后,受益匪浅,纷纷点赞杨院长的榜样示范不仅让他们提升了能力水平,更让他们在自律中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愉悦。
以担当为翼,承载责任之重
卫生院所在的南桐镇辖10个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3万余人。为了让辖区群众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诊治服务,镇卫生院组建了由杨静负责的10支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社开始走访签约。最初很多群众认为,家庭医生走访制度就是“吹风走过场”,拍照片做样子。入户时,很多人都懒得开门,甚至还有人使唤看门狗下逐客令的。杨静不恼不怒,安慰团队人员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嘛。”随后便把宣传资料、电话联系方式等放在门口,然后隔着门告诉住户:“老师,单子上留有电话,需要时,打电话我们就来。”被人以打电话方式试探的确是真正上门服务多次后,卫生院的10支家庭医生团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圆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每当谈起初期的艰难,杨静总是非常谦逊:“我们穿白大褂的,随时随地要记住‘人命之重,有贵千金’。”
业务工作上,他推崇“8小时外”工作制,倡导医护人员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接听群众咨询,定期回访病情、用药、饮食和恢复情况,实实在在做好每名群众的家庭医生。在村居健康科普讲座上,他耐心细致地指导群众找准身体穴位,防治颈椎病、青光眼、失眠等,把居民群众当做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兄弟姐妹。
以奉献为烛,照亮为民之路
2015年前,医院门诊部还未开通电梯。社区有一位70多岁肢体偏瘫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常年需要在医院住院治疗。每次来医院前,杨静会早早地守在门口等着背老人上楼。五年后,老人去世,社区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一个小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正”字,最后一页落着:203。众人都看不明白时,老人的一个朋友解释道:“这不是天书,这是老大哥记下的杨医生做他‘人肉电梯’的次数,老大哥心里有数,本本上也有记啊!”五年203次,这些记录,承载着一个孤寡老人对杨医生发自内心的感恩。在杨医生的感召下,医院越来越多的年轻同志主动充当电梯,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到三楼做针灸理疗和四楼做健康体检,直至医院开通电梯。
以理想为帆,追逐希望之光
杨静无论是做门诊医生还是书记、院长,始终将“用最热情的服务接诊每位患者、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病人的痛苦、用最少的钱治好病”的“三最观”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坚持门诊把脉看病20余载,诊治病人上万例,未出现一例医疗纠纷和事故,担任院长以后,依然坚持坐诊,常年保持全院就诊率“领头羊”。在他的带领下,南桐镇卫生院先后荣获“重庆市美丽医院建设示范单位”“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表彰,2023年10月成为全区首家重庆市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单位。个人先后荣获了“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获评“优秀”等次,被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三等功”。
面对荣誉,杨静淡然一笑:“再多的认可都是过去,我们做医生的,一定要对得起一辈子只有一次生命的患者啊!”以后的日子里,杨静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守护百姓健康。
刘永梅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