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

宋见: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一流产品

发布时间:2024-09-03 | 作者:长寿区科协  | 编辑:刘露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重庆鲲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研究,勇啃“硬骨头”,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以青春之志书写科技人生的华彩篇章。

图片1

图中右一为宋见

宋见积极投身航天、科技学术研究,成效显著,他撰写的科研论文多次获奖,其中《光纤速率陀螺在运载火箭上力学环境适应性研究》获2015年13所青年科技论文二等奖;《运载火箭用陀螺和加表安装极性检查技术研究》获2015年13所光电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单轴一体式光纤速率陀螺应用技术研究》获2016年13所光电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科技创新事业上勇于开拓,积极奉献,获评2023年度“长寿区创新创业领军人物”、2024年长寿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积极探索,硕果累累

在校期间,宋见不断开拓进取,以卓越的科研表现参与多本教科书编写,发表多篇文献,负责完成《惯性导航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中惯性导航原理、惯性器件和初始对准等部分的编制;参与《GPS接收机硬件实现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中的卫星信号部分编制;《一种弹载 SAR 运动补偿中偏差量的测量方法》.航空兵器;《二倍频振动引起动力调谐陀螺漂移的分析及补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学术论文集等,尽显青年人才矢志不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察动识变,求变创新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工作期间,宋见主要负责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以及某型战略型号用惯性产品的总体设计岗位。秉承“十年磨一箭”精神,他深入参与了两款国内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推进了惯性产品模样—初样—试样—定型的进程,并保障了上述型号的合练箭、首飞、遥2等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2014年,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原因为“火箭芯级俯仰和滚转姿态测量倒置”引发,造成非常严重的发射事故。为杜绝上述问题,宋见带领项目团队以长征五号为载体,使用助推器速率陀螺、芯一级和一二级级间段速率陀螺和过载加速度计的特性,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全箭姿态测量流程,保障了整个飞试过程中姿态测量、传输、使用的正确性。该方案于2016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进行了正式使用,并于当时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报道。基于此,宋见以第一人称发表了《一种运载火箭用光纤速率陀螺和加表装置安装极性测量技术》发明专利,专利授权后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运载火箭与战略型号的姿态测量系统检测上。

千辛万苦,开创局面

“一定要注意数据记录,尽量多做几次实验……”就如何破解惯性导航芯片在实验中的技术难题上,宋见与同事孜孜不倦。“国内相关高精度的惯性导航芯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研发还不成熟,严重影响导航产品的供应。”2021年至2023年,宋见带领公司研发团队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通过消费级低端芯片阵列算法提升精度,即使用多颗低端民用消费级芯片加上匹配性建模与复杂的最优估计式算法,从而达成使用指标。

攻关期间,面临资金紧张、科研设备缺乏等困境,宋见毫不退缩。他和核心团队成员拿出一年的工资来保障资金;面临缺少调试设备,团队就每天选择在市区其他公司下班后的空余时间段进行产品技术验证。三年的钻研、1000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弯路修正,终于将消费级导航芯片精度提升8倍,成本降低至之前的三分之一,打破美欧日对中国高端功能芯片的禁售限制。

宋见介绍,该技术逐步进行飞行试验,并达成诸多合同,有望带动公司未来产生更大的效益,为国家事业建设增砖添瓦。谈到未来,宋见希望与公司一起,将先进的科技与创新转化为一流的产品,持续推动技术变革和发展。

(张梅 长寿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