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

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探讨

发布时间:2024-08-07 | 作者:重庆科技馆  | 编辑:明毓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随着当下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走出课堂,去探究、去实践,吸收课堂以外的知识。群体科普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重大,这类型活动的长期坚持,可以使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素质,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对同类型活动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一)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

科普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是非常大的,通过参与这类活动,青少年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逐步了解不同学科知识的共通性与本质,从而具备科学思维。对于青少年来说,科学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科学知识是世界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其他学科的基础,青少年恰好处于智力、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科普教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科学方式,使青少年可以掌握更多的基础科学知识,尝试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2]。

(二)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活动,更为侧重于整体性的学习,需要青少年在活动中能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具备知识学习的极大兴趣。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引导青少年逐步意识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更需要使他们意识到个人与团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开展各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和谐的团队氛围。从系统理论的角度,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团队内的个人应充分配合,科普教育活动中,应以问题作为前提,合理划分小组,用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一系列的科学实践,使每个青少年都有极大的参与热情。

二、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联合社会资源,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应有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对于负责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各个主体来说,需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单位开展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并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尤其在高校里,校内的专业优势明显,将科普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加快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使高校在科普教育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科普教育后,能够逐步提高其在科普教学方面的技能水平,解决当下群体科普教育活动中专项人才匮乏的问题,并实现学科融合。

以重庆科技馆为例,重庆科技馆依托高校资源,携手西南大学教授共同打造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品牌,双方以项目为契机探索长效合作机制,使馆校合作更加紧密并有效拓展,同时在探索科教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方面率先迈开重要一步。在活动中,西南大学折纸与数学思维实验室刘铁博士融入PBL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科技馆展品资源,让青少年了解了折纸与数学的奥秘以及现代房屋的框架式结构和房屋承重墙的作用。在动手制作纸屋环节中,科技辅导员借助“坐标点”“等高线”等数学方法,让青少年理解了二维到三维立体构成的设计与制作。整个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设计和审美意识,还激发了青少年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融合学校教育,共享科普教育资源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联盟”“馆校共建实践基地”等,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场馆优势,以学校需求为导向,对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区别学校教学,在“双减”背景下,以馆校合作为契机,加强合作,建立长效交流互动机制,联合开展科普课程及学术研讨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更将馆校结合推向馆校融合,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科普场馆优势,建构青少年科普工作品牌核心

以重庆科技馆打造的“馆校结合”品牌活动为例,在项目的开发思路上主要以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为主,并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特点,在教案的设计中利用科技馆的展品进行探究式学习,分析教学对象,拟定教学目标、划定教学难点、基本教学内容设定教学场地,并在“基于项目的学习”环节中,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教学老师更要结合教学法,按引入、探究、导入任务、情景创设、及时、交流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思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论证的观点,帮助自身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认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普教育形式

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在科技馆内一般选择的是展览教育形式,青少年在参展由科技教师和讲解员讲解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更多的科技知识,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课上教学相比,得到的知识是最为直观且深刻的,青少年能够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在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激励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科普教育活动中。青少年群体的年龄、身心发展规律都相对特殊,考虑到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可组织科学互动表演等形式的活动,如美国的“比克曼”、加拿大的“疯狂科学”、英国的“两个科学家的对话”、德国的“伽利略视觉”等,都是比较典型且相对成功的[3]。科学互动表演形式的科普教育,就是通过舞台表演与互动等多种方式,向观看者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成果,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科普,在特定的情境下,青少年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步进入了状态,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科学,具备实验探究的兴趣。

(五)开展动手探究活动

科普教育的过程中,也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动手探究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究,可获得直观的科学、科技体验,从而保障科普教育的实施效果。在探究活动的参与中,青少年在相关工作人员、学校教师的指导下,从寻求帮助到解决问题,最后在过程中找到答案,对一些科学现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层上,而深入到实践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如组织的“反重力乒乓球”这一趣味实验,将学生合理分组,开展一个转移乒乓球的小游戏,在此游戏中,任何人都不得用手接触乒乓球,只能用塑料圆筒或者吹风机将盘子中的乒乓球移动到篮筐中,哪个小组完成移动任务时的时间消耗最短,最终获胜。这一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结论的检验,更能保障教学效果。

群体科普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保障这科普活动的有效性,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应根据新时代下的工作要求,注重活动理念、形式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2]付文博.启蒙科学,关爱健康——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小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5):2.

[3]魏文静,高娃,王馨悦.面向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秦淮灯彩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19):4.

(杨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