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

对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7-18 | 作者:重庆科技馆  | 编辑:明毓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馆作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之一,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科普教育活动是实现科技馆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主题活动通常以某一特定展品、展览、特殊节日等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社会热点、公众需求的科普教育活动,通常以科普展览、科普讲坛、科学竞赛、科普培训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一、重庆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实例

(一)“百变科学+”科普活动概况

重庆科技馆“百变科学+”科普活动主要针对6-12岁青少年开展的科普培训活动,活动包含创意制作、人工智能、科学实验三大板块内容,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定期开展。目前“百变科学+”科普活动分为线下“体验课”和线上“云课堂”两部分。“体验课”自主研发30余门,累计开展100余场,受众2000人;“云课堂”自主研发15门,累计开展40余场,受众4000余人。

(二)“百变科学+”线下体验课

“百变科学+”线下体验课是依托重庆科技馆现有展厅及展品结合品牌活动“在地研学实践活动”“科技冬夏令营”等活动经验,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对课程研发实施三步走:一深挖场馆资源,形成课程框架;二邀请专家进行课程理论指导,形成完整的课程教案;三以小组形式进行磨课。

课程开展前对来馆人员及场馆科普教育活动参与者进行宣传。活动实施中根据课程主题落实活动目的,提高活动效果,发放活动学习单。活动结束后发放活动评价表并及时收集活动评价表。根据活动实施情况按月进行活动总结分析,形成课程修改意见。

(三)“百变科学+”云课堂

随着新媒体普及以及和人们生活节奏逐年加快,科普教育活动亟需推陈出新,打破原有科普教育活动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在全面进行学校需求和馆内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调研后,开设“百变科学+”云课堂。“云课堂”主要以体验课和小学校本课程课标为理论指导,联动专家共同探讨研发方向。设定课程主要限定在课程40分钟内聚焦“2-3个实验”验证“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科学原理”。教师参照课标知识点、社会热点等选取课程主题,主题确定后教师根据同一知识点选取不同材料、不同方式、不同实验进行验证,最后以成效好、质量高,操作强的实验进行课程设计。

二、“百变科学+”系列活动获得的经验

线下体验课具有体验性强、互动性强、沟通及时等特点,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反馈资料,且学生可更好的触摸科学展品、学习科学知识、能更通透的理解书本知识、原理条款。云课堂的开展能很好的打破时空限制,扩大受众面,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受众愿意通过直播沟通的形式接受科普,不仅省时省力又可以足不出户达到科普的目的,也无形中推进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科普工作者从传统线下科普活动开展转战线上,一线科普工作者的应变能力,主体把控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线下“体验课”受空间、时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受众人群有限,无法大规模开展,同时线下实践课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专注力、探索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要求高,使低年龄段学生在实践课中的活动效果出现“有”,但不“优”的情况。其次云课堂由于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师不能与学生形成真实有效的互动,且学生容易受到其他网络信息干扰、学生主导性弱,教师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反馈资料,教学效果的完整性无法保证,对线上活动成效造成影响。再者专业科普人才不足,也会导致科普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主要体现在人才不足体现在科普活动策划人才的培养不及时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够,导致先进的网络平台、科普视频的制作、科普小程序的开发等无法得到行业相关人才的支撑。

四、解决措施

一是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在情感需求、认知程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阶梯式科普教育活动;二是深挖场馆资源和整合社会优质科普资源,增强科普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创造性等;三是打通人才培养通道,建立科普教育活动专业团队。

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新时代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也需要广大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科技人才和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方小霞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