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吴小强:养殖战线上的“水产尖兵

发布时间:2024-04-11 | 作者:綦江区科协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他长期在水产养殖一线从事技术科普工作,特别是担任綦江区水产协会会长以来,热心水产养殖科普事业,热情服务会员、养殖户,努力带领他们依靠水产养殖增收致富。他是綦江区水产养殖大户、水产协会会长、区农技协联合会会长吴小强。同时,他还担任区政协委员,市农技协联合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他是水产养殖战线上的“水产尖兵”和中国农技协联合会百强乡土人才。

引进技术,成立水产协会

1998年,他只身1人前往广东、海南等地区,从事水产养殖。在摸爬滚打中,他学习了专业知识,并在养殖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技术。此外,他还摸索销售模式、市场上下游渠道等,为发展水产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起初,“一定要学好养殖技术,发家致富”,是这位农村小伙的真实写照。也是这时,他意识到了学好养殖技术的重要性。4年沿海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亲身感受,让他获益良多。4年的外出学习、养殖实践、销售经验积累,他从一个“门外汉”摸到了门把手,了解了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经过10余年的养殖发展,吴小强的养殖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带领兄弟伙、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很重要,对养殖行业有帮助。”2012年,他积极响应区科协的号召,带领一批养殖能手成立綦江区水产协会,成为綦江区最早一批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之一。

服务会员,促进凝心聚力

吴小强在经营区水产协会方面下足功夫,积极带领会员发展。他带领协会实施科普项目,开展技术讲座,引进优良品种、鱼菜共生技术等等,壮大当地水产养殖行业,带动养殖户、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提升了协会凝聚力。

他积极开展银会合作,累计为会员获得贷款1600万元,为20多户困难会员提供担保贷款300多万元,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他购买了2000本内容精练、便于携带的水产养殖小手册,发放给会员和示范户,以利于提高他们科学养殖水平。在新品种的换代方面,他通过协会,用近5万元的奖补资金,购买了大白鲫、黄辣丁水花鱼苗等,育成大苗后,分发到9家会员进行养殖,提高经济价值150余万。同时,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商品鱼销售、鱼苗购买等方面进行协调服务,帮助会员放心养鱼、提高效益。

他以协会为主阵地,持续推广“鱼菜共生”等立体项目,面积达到170余亩;他成功引进了匙吻鲟等5种名优品种,引进了先进的“一改五化”技术、“鱼菜共生”项目,使会员的平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

从事科普,助力创收增收

他一直努力学习水产养殖知识,加强技术推广,采取“内请外聘”的方式,持续与西南大学、相关水产研究所和区内涉农、科技部门强化协作,不断提高自身水产养殖技能,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020年,他带领区水产协会成功申报市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并获得奖补资金。在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期间,他注重打造科普图书阅览室、添加水产养殖书籍、开展科普讲座、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等,顺利通过验收,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促进了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目前,协会拥有以水产养殖技术为主的科普图书1700多册,常态化邀请市级、区级水产专家,开展水产养殖科普讲座,为会员、养殖大户带来水产养殖科学知识。他还利用奖补资金,在宣传活动中,对鱼的品质、品种进行现场对比展示,并借机对会员的优质成鱼进行促销,收到了较好效果。

“部门搭台,高校人才到基层一线指导,受益的是我们协会,是养殖农户,我们可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吴小强在西南大学教授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现场说道。他自己多次邀请市级水产养殖专家,开展“讲科技”宣讲活动,讲解水产养殖技术,让水产养殖企业(大户)了解更多渔场环境打造、如何操作增氧机、如何预防和减少浮头等方面知识,为养殖户创收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加强科技人才引进,他带领协会与西南大学动科院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近3年组织水产专家来协会培训和讲座24余次,培训人员达2500余人次,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带动600多农户从事水产养殖。2023年,他以区水产协会为依托,对接西南大学水产养殖领域教授,积极申报中国农技协联合会科技小院。

吴小强长期以来致力于水产养殖科普工作,在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2012年,协会被綦江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区水产协会注重规范化管理,开展多样化水产养殖科技服务,且带领会员增加收入,成为基层农技协的先进典范,荣获市科协“重庆市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成为首批市级“十强农技协”之一。2023年,吴小强本人被评为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

张聪 綦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